总编辑评语
该稿及时回应了热点,修正了谬误,引导了舆论,体现了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网信办领导的表扬,大大提升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组合报道①]
债务压城?漏洞百出的误读
近年来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直保持稳步上升
本报济南1月16日讯 1月15日晚,自媒体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山东省年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亿元,非税收入亿元。同时,近年来山东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在保持稳步上升(见图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山东省统计局的数据,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亿元。这样一算,山东省政府拿到了亿,花出去了亿,这也就是说,山东的收支差为亿元左右。
而这亿元的收支差,并不能说明山东省入不敷出。相反,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这说明了山东将自己创造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上交给了中央,而中央拿着这笔钱用在了更需要的地方。
统计数据显示,基本每个省份(含计划单列市)在年都会出现收支差。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浙江三地也不例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北京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支出为亿元。年上海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支出为亿元。年浙江省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支出为亿元。由此可见,出现收支差,并不是经济状况不理想、财政出现问题的表现。
我国早已告别了过去“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财政政策。自年来,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规模也逐年扩大。根据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理论,财政赤字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例如,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来影响利率、刺激消费等,同时单纯的财政赤字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这也成为不少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年前三季度,山东年9月末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降到55.2%。这说明山东企业债务持续减轻,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而今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年金融数据,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亿元,同比少2.55万亿元,仅为年全年数据的不足15%,降幅达到85%。这说明,企业债券规模增长减速已经是大趋势。
[组合报道②]
财税专家解读财政学常识:
向中央争取转移支付,
是财政常规工作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财税专家潘明星教授在看了网上流传的《山东,债务压城的山东》一文后说,“这篇文章很多财政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搞明白。”
政府收入并不是
国地税收入简单相加
国地税总收入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就等于财政刚性缺口吗?潘明星说,这种观点首先犯了常识性错误。国税收入一般指国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但不是全部上缴中央;地税收入一般指地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但也不是全部留给地方。
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才有了国税、地税之分。其中国税收入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体量最大,消费税%给中央;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前,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75:25分享,年5月1日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
地税收入也有很多税种,以所得税为例,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是六四分成。简单把国地税收入相加作为政府的收入,显然不对。
在现有预算体系下,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每一级政府的收入都绝不是国地税收入相加那么简单。
转移支付
是世界各国常规做法
年,山东加大了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对此,潘明星说,“转移支付是世界各国中央财政向地方转移的常规做法,不能看到转移支付就认为是负面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有转移支付,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有上解收入,太正常了。一个省向中央争取转移支付并不代表经济不行了,反而是财政体制运行的常规工作。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来就包括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前者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差额和相同级次不同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后者是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补助给下级政府的专项支出,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专款”。
年财政决算数据显示,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同样接受了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转移支付更为普遍。
以前三季度数据
推论全年并不科学
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东财政收支出现缺口,这正常吗?
潘明星说,财政年度都是公历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截至24时。年内各季度收支出现季节性波动和收支不匹配,并不稀奇。如,财政收入的阶段性集中入库,或财政支出的阶段性集中支付,都会出现收支不匹配。以前三季度的数据去推论全年,这种推论并不科学。
政府干事才花钱
赤字是一种政策手段
此外,财政收支不平衡,也不一定是经济困难。潘明星说,政府有作为、集中办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比如提高低保水平、治理大气污染,花钱多了,也会出现阶段性财政收支不平衡。
政府干事才花钱,有结余不一定是好事。计划经济时代讲求财政收支平衡,谈赤字色变。但实际上,赤字不是贬义词,是中性词。好比企业借款,有借款不代表企业变差,没有借款不代表企业很好,可能做不大。西方经济学里有赤字财政政策,赤字也是一种政策手段。
近年来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给企业减负,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阶段性提高赤字率”的举措。这是中央决策层有作为的主动调整,是一种大思路的转变。政府主动减税降费,企业税后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进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山东财政收入
并未丧失增长性
潘明星认为,所谓山东财政收入丧失了增长性,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山东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多年来一直与GDP的增速大体相当,即使在年营改增、减税力度较大的年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是稍稍慢于GDP增速。”而随着减税效果显现,经济盘子做大,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又有恢复。“减税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增加财政收入,这就是经济学著名的‘拉弗曲线’所描述的规律。表明的就是税基增大,即使税率更低,但税收也会增多。”
[组合报道·网友评论]
“希望看到更多类似权威报道”
1月16日上午7:13,齐鲁壹点客户端壹点号“白话财经”首发记者署名文章《白话财经“山东债务压城”?让记者说说伪专家的谬误》。随后,该文又分别发布在齐鲁晚报两微一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并得到省内外媒体的广泛转载。
截至16日20:00,该文在齐鲁壹点上的点击量达到.5万,齐鲁晚报 此外,该文还被广泛转载于今日头条(点击量2.6万)、一点资讯、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澎湃新闻、新浪新闻、环球网以及省内的大众网、舜网、齐鲁网、山东24小时、闪电新闻等新媒体平台。
本文发布后,得到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侯风云教授、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专家潘明星教授等财税专家的认可,众多网友也给本报留言表示肯定。
网友“墨泡”:破谣言就是要专业,齐鲁晚报记者的专业主义值得钦佩!领教了,希望这样的稿子越来越多。
网友“楼市很强”:现代财政体系下,负债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政府债务、财政赤字,都属于经济发展的动力,债务和赤字的存在,还可以增进纳税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在数字上计较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处着眼,普及财税常识。如此,谣言不攻自破。
[组合报道③]
我省经济发展健康平稳,
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地方债规模总体适度,
风险可控
近日,针对个别自媒体发表文章质疑山东财政经济情况所引发的社会 岳军认为,近年来山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收支结构不断优化,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据山东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6.6%,扣除出台减税清费政策及化工行业整治、重点行业去产能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长8.5%;支出完成亿元,增长5.2%。
看地方财政实力
不能以偏概全
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比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多出亿元。
岳军教授指出,从年快报数据看,山东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支出比收入多出多亿元,主要是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地方直接留成的收入,不包括上缴中央的收入,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本涵盖了所有支出,用这两个数据计算,各省都是收入小于支出的。比如,年北京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支出亿元。因此,仅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收入支出角度考量收支平衡情况、评价地方财政实力是不合理的,应该看地方境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中央分享的境内收入)。
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比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多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亿元,中央分享税收亿元,非税收入亿元。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比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多出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中央分享税收亿元,非税收入.2亿元。
如果以收入征管部门来划分,地方境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既包括国税、地税部门征收的收入,还包括其他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由于财政体制比较专业,社会上很多人对政府间税收的分配关系不是很清楚,如果以偏概全,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主要用于民生方面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补助,其本质是全国财政收入的再调节、再分配,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性安排,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这块收入。
岳军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各省境内实现的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的,也就是说中央要从各地实现的税收中分享一部分,集中起来增强中央调控能力,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补助,其本质是全国财政收入的再调节、再分配,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性安排,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这块收入。
年,中央对山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共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这些领域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共同财政事权,中央财政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影响程度,采取按一定比例分担支出或直接给予地方补助的方式承担支出责任,是现行财税体制本身的制度安排,也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新增政府债券收入
全用于公共领域建设
政府通过举借政府债务,合理扩大支出规模,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公益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稳增长、补短板的有效手段。
岳军教授指出,政府通过举借政府债务,合理扩大支出规模,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公益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稳增长、补短板的有效手段。从世界范围看,政府适度举债,能够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根据山东省财政厅的公开资料,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山东省(含青岛,下同)年政府债务限额为.8亿元,当年政府债务余额为.4亿元,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余额占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为7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多百分点,明显低于国际普遍采取的%的警戒线。这说明山东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总体适度,风险整体可控。
岳军教授认为,近年来,山东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投资方向,将新增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断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点民生项目和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政府债务不仅有力支持了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而且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有关部门统计,年山东省新增政府债券收入全部按规定用于公共领域建设,共投向多个公益性资本项目,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市政建设等.8亿元,用于公路、地方铁路等交通建设91.1亿元,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8亿元,用于农林水利项目建设51.4亿元。
相关链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