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是有温度的文字是有力量的

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653.html

今天是记者节,其实目前应该是与自己无关的一个节日,但是,因为曾经的曾经很多年一直在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当了十几年兵,在部队我做的最多的事还是与新闻与摄影有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每年都要经历老兵退伍,新兵入营,十多年来,走的来的也好几千人次,很多连队战士说起蒋杰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说那个经常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的大家基本都能知道。

当兵这么多年,然而我当初最大的梦想其实不是军人,而是当一名记者。记得当时特别崇拜的人物是水均益,特别是他参与海湾战争的报道让我热血沸腾,当时省下了几天的伙食费,买了他的《前沿故事》,那时觉得他真帅,好像除了我帅就是他帅了,呵呵。开个玩笑,不然大家看的再打起呼噜来。后来,没有与任何人商量,报的也是一所不能再多提的学校的新闻专业,什么也没有考虑,只因为新闻两个字。这是我人生目前最不计后果,也最冲动的一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如愿到了当时山东仅次于《齐鲁晚报》的《济南时报》记者部(当年时报日发行量二三十万份)。

因为匆忙,晚上九点才开始写,随便找到一个原来的复印件

现在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想去山东电视台,征求恩师吴老师意见时,吴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想图个好听,你就去电视台吧,报社是凭能力的地方。放弃了电视台晃眼的名字。开始了济南时报记者部实习记者的生活,初到报社,觉得自己专业学过的,可是第一篇稿采访回来,交给带我们的老记者李绍庆,二百字的新闻稿,改完后,好像只有蒋杰还有十几个字这两个名字没有修改,但是当时初生牛犊,咱不怕啊,不到三天,修改也就占一小部分了。当时还有山东大学几个研究生新闻部与我们竞争,压力山大。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就是热线电话,当时唯恐天下不乱,天天盼着电话响,希望不同的事发生,我们能去采访写稿。为了更多新闻线索,我和一个同时进来的同学朱斌搭地铺睡在办公室,不管几点晚上保证电话随时接。当时稿子是算分的,白天采访,天黑前写稿,晚上十点前交稿,第二天一早济南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了,济南人当时上班买份报纸的人特别多,随处可见。

因为匆忙,晚上九点才开始写,随便找到一个原来的复印件

退休了的一些老领导给刊发的稿子打分,一分当时一块,10到(印象中见过最高分)。有两三个月,我当时分最高。二三十名新闻记者都在抢那四个版的社会新闻,能上个头条,倒头条,是最兴奋的事,头版头条上过两次,头条上过五六次,让我当时也足以骄傲和自豪。后来,因为一次缺少经验的采访,差点惹上官司,让我热情骤减,萌生了离开的念头,恰在那时,老师的战友在省军区山东国防教育报社任社长,我就到了山东国防报担任了干了几个月军内行业报,也就为我当兵有了一点关连。

到了部队后,记得当时在新兵连接受魔鬼训练,当时的警务股长陈泽红问我想不想去警务股,我当时也不知道警务股是做什么的,其实警务股在部队是很牛的,有地方纪检委的功能还有其他多项让大家觉得很牛的职能,我愣头愣脑地拒绝了。估计陈股长,当时肯定觉得我不识抬举。我当时知道部队也需要宣传,我就想的我要去宣传部门。其实,想法不费力的就实现了,在我刚结束新兵连三个月训练,就被调到了团机关宣传股,不过当时第一年主要是放电影,放了一年的电影,安装闭路。第二年才以新闻摄影和摄像为主业,开始了我的军事报道生涯。记得当年在《军事记者》写过一篇文章《列兵当年是记者》,是写了当时的自己。部队期间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部》《人民人公安报》《法制日报》《山西日报》等十几类报刊发表各类稿件多篇。《如此当纠》《牙膏为何都是高露洁?》获军报季度优质稿,并被解放军报社当作教材进行了引用《这个问题你可以不回答》获武警报年度一等奖,《汶川来了子弟兵》组照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全国重征文图片类铜奖,山西省摄影比赛一等奖。

给了战友生的希望

又是记者节,目前一个无关的人,却不能不   

我觉得新闻和所拍摄的第一照片照片,都应该是有温度的。新闻和摄影人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站在时代潮头上书写历史的人。但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表述最新鲜的“浪尖”,而且还要书写“浪潮形成的原因”、“浪潮存在的作用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时间、空间以及更多维度中延长个人的视角和视界——“在历史的语境下   

我们相信,文字和图片是有力量的。对文字来说,无论它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出现在屏幕上,无论是被钢笔书写还是从键盘间流出,文字本身的价值不会被改变。图片也同样如此,作为社会的记录者、守望者、历史书写者的身份不会改变,传递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秉性不会改变,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也不会改变。   

我相信,理想是不死的。虽然不断有人残酷直白地指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是后者成为无坚不摧的推土机”,但请不要怀疑,还有更多的人理想不死。转型社会,自有千沟万壑需要跨越。戳破裹挟于信息洪流中的虚假信息甚至谣言,社会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更高。正如白岩松曾说道,你对社会的期待,你希望将来社会拥有的东西其实就是你每天选择选题的标准。 

 “妙手”也好,“辣手”也罢,著出文章和用心拍摄的每一幅照片,都肩负着某种“道义”。这些进步,所折射的恰是社会的进步;新闻人和摄影人的理想,正和这个社会的理想息息相关。我们记录,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民精神”茁壮生长,中国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轨道上平稳前进。

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值得流泪与歌唱,尽管,追寻真相的道路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

新闻人、摄影人,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一个揭示真实的理想,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将祝福与敬意,送给所有在这条路上的工作者。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永远不会过时。坚守,因为相信,无论何时,有些火种,永远埋在每个人的心底,关于公平与正义,关于良知与希望!

致谦声明:因为时间关系,一气呵成,没有校对,不通或差错之处,望见谅,一时兴起,突然想写点东西,明天还要上班,请大家原谅。

长按三秒,选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rc/3874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