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写病历到电子病历现在咱们的科技更加先进了医院已经可以口述病史生成文字了这项技术学名叫做医生以口述的方式叙述医学文书内容,系统自动生成文字,把医护更多时间留给患者。语音取代打字说话间完成病历录入“患者于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咳嗽时稍感喘憋,无胸痛、发热,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近日,在济医附院呼吸内科的一个病区,为患者诊断的李医生在询问病情时,并没有像从前一样用电脑打字进行记录,而是直接对着电脑前的麦克风口述病史,他的声音很快被转换成有形的文字,记录在了电脑中的电子病历上,简单修改补充之后,就完成了一份病历的书写。李医生运用的就是“语音智能识别系统”,说话间的功夫就能完成录入。“我们科室在外院就诊过的患者比较多,外院检验检查报告也需要录入到病历中,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很浪费时间,当时就想着要是一边念一边生成文字就好了,现在竟然实现了。”“起初分别选定了皮肤科门诊、肾内科、医学影像科作为试点,一些年长的专家平时用手写板录入病历的,用了这个系统后节省了不少时间。医学影像科涉及的专业名词很多,用语音识别也更方便了,试运行的反响很不错。”济医附院信息中心工程师李寒介绍。相信大家看到这里,肯定想问准确率如何在生成文字时,速度是一方面的作为医学病历,更重要的还是准确这个系统内置了百万级医院各科室病历术语和医学文献资料后台通过语音识别引擎+后处理顺滑能够帮助医护工作人员方便准确、高效完成医学文本的录入系统内置医学专有名词口述病历很便捷“语音智能识别系统”,正是济医附院开展智慧医疗建设的又一亮点项目,该院信息中心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引入了“AI智能语音识别录入系统”。自今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重症医学一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皮肤科门诊等19个科室运行,共使用近2万次,输入文字已达32.7万,让医生护士充分享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轻松与便捷。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与患者交流12日,记者来到该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姚树娈正通过电脑前的话筒为患者完善出院病历,大量复杂的医学术语方便快捷的通过语音转换成了文字。“这个系统的准确率很高,反应速度还挺快,包括需要逗号、句号等情况都能区别开,最后我们稍加修饰就能完成病历书写,尤其是夜里值班时,需要照看的患者比较多,病历书写说话的功夫就能弄完,节省的时间可以更好地与患者交流了。”现在济医附院投入了两种录入话筒一种是呼吸内科使用的固定话筒而在超声、医学影像科这里的医护人员需要操作医疗器械设备影像资料和电脑离得远他们配备了可以夹在医生领口的可移动话筒加快“医院”建设把医生护士还给患者为了节省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让医生、护士腾出更多时间来为患者服务,真正地把“医生护士还给患者”,济医附院加速推进“医院”建设进程,随时随地就能预约挂号,动动手指就能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看完病就能立即取药,出院患者在床旁就能结算……这些在以往就诊时需要排队的老大难项目,在济医附院变得十分便捷,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患者少等待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唐首政通讯员张勇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