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提示:点击上方齐鲁鉴赏↑免费订阅本刊
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山东画院、山东画廊联盟、齐鲁晚报共同主办的“历久弥新——浙派名家山东交流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齐鲁美术馆稷下学宫报告厅成功举办。韦辛夷作为学术主持,张志民、孔维克、梁文博、刘玉泉、张望、李勇与来自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的书画名家池沙鸿、韩璐、董文运、陈虹、茹峰、陈云刚、罗剑华等展开深入讨论。研讨会气氛风趣和谐,观点相互碰撞,为两地美术界人士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提供了一次良好的交流契机,是一次高学术水平的思想碰撞。
罗剑华浙江画院《中国画画刊》执行主编
我先说一个现象,我们浙江有一个省级的综合性大展——“浙江省青年美展”,今年是第六届。这次收件总数在件左右,但是中国画只占了件,而油画却有件,几乎超过70%,剩下的多件是水彩、版画、综合绘画等。浙江省是公认的国画大省,从这次的收件情况看,中国画在青年一代中已经沦为第二画种了,而且中国画和整个西画类的相差更是悬殊。中国画创作群体的萎缩成为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前几天遇见了一个美院老师,她说在做了一个国家级课题是《中国画的普及》。我在想,为什么中国画这一土生土长的艺术却要去谈普及了?这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可能都讲到,就讲其中中国画的品评标准的问题。
古代文人的介入,使得中国绘画走向了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文人画。这既是文人画家感悟自然、表达心绪的载体,同时也形成了“文人画”品评标准的独特性,即以“书法审美”贯通于甚至替代“绘画审美”。但是,“唯笔墨论”的泛滥,过度沉湎笔墨游戏,其结果是阻隔了画家对自然的理性表达,只见“笔墨”不见“丘壑”。并且过度强调画外修行,即对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要求过于偏重,虽“精神优美”却“形式欠佳”,使得文人画在发展实践中对中国画本体语言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严重滞后。国画“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方面完全被“笔墨”所掩盖。
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中国古代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它是一个以绘画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全面、科学、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有关绘画的基本原理都概括进去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宋绘画的高度成就,与“六法论”的理论指导有直接关联的。而文人画诞生后,其过度强调单一的“笔墨审美”,虽有特色,但由于缺少对绘画共性的探求,其结果导致了以文人画为品评标准的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下失却应有的生命力。
因此,我觉得在时代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趋向产生重大变化的当下,我们重新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以及理论指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罗剑华作品欣赏齐鲁鉴赏欢迎您与我们互动:回复、留言即可。
联系—/
(←长按复制)
“齐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