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在大年除夕至初六58.4亿的综合票房中,《流浪地球》一部片贡献了20亿。《流浪地球》为何成为春节档老大?电影学者李超表示,《流浪地球》通过内容创新+形式拓展,真实地切中了观众的情绪,所以在强者愈强的春节档一马当先。
李超说,在内容方面,《流浪地球》很好地切中了当下社会主流的情感焦虑。“这种情感焦虑,一是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焦虑,这是对地球的焦虑,也是对未来的焦虑;二是对现实家庭的情感焦虑。影片中的主人公刘启存在父亲缺位、母亲缺位,是一个留守儿童式的人设。另一主人公朵朵更是被收养的孩子,也存在父母亲缺位的境况。相对于对地球焦虑这样的宏大话题,家庭的情感缺位属于现实焦虑。”
像《战狼2》一样,《流浪地球》在内容上延续了英雄主义叙事,“观众一直有对英雄主义的渴望,关键看如何唤起。《流浪地球》再次生动阐释了英雄主义。”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样的一句台词,在《流浪地球》中出现了四次,影片的许多细节观众已经忘记,但这句台词却被人津津乐道。李超表示,影片的这种话语方式,拉近了观众与《流浪地球》的距离,“这句台词是大家听习惯了的话语,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既有调侃的意味,也让观众很亲切。”
李超表示,在影片的表达形式方面,《流浪地球》也做得非常合时宜,“在科幻形式上,影片的美学特点是前苏联重工业美学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笨重有效的交通工具,这些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能够唤起观众的认同。”
《流浪地球》的男女主角,其实是刘启和朵朵两个年轻人,影片在人设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一点“中二”风格。作为网络用语的“中二”,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李超说,这种人设和表现形式的“中二”风格,其实有着现实的接受基础,“中二这个词原本就源自日语,经过日韩动漫在中国多年的培养,‘中二’这样的审美定式,早已为青少年理解和接受。所以《流浪地球》中出现部分中二的人设或者形式,观众并不感到奇怪。”
李超说,作为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科幻有许多区别,但好莱坞科幻电影在时空类型上对中国观众多年的影响,让中国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科幻片,“比如《后天》《》《星际穿越》等科幻片或者科幻加灾难的电影,已经让观众完成了对这一审美类型的积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倪自放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