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所有的麦收大同小异:曾经的麦收用镰刀人工收割,然后用碌碡等其它外力,把麦粒轧下来——再后来用脱粒机脱粒下来,而后只晒麦粒就好了——现在是用收割机,一边割,一边脱粒……而有一年的麦收特别奇葩,这奇葩先是因为不是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而是在汶河的河滩上,估计那就是真正的“汶阳田”了!完全是被生活逼迫、又肯吃苦耐劳的人开荒地开出来的。那里不用浇水,不用施肥,只是管种和收。好的话,可以在地里草长多了的时候,去人工拔除,算是管理了。如果稍加懒惰,或手下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则只是管着种和收就行了,根本顾及不上管理,所谓“靠天吃饭”。我们家不远的邻居大成,那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失去了母亲,后来有了继母,也就有了后爹……他当兵回来娶妻生子,强烈的对温暖家庭的渴望,以及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在承包了自己的责任田、又在打鱼卖钱的同时,发现了在对岸河滩上种小麦的“钱财来路”。几年下来,辛苦是辛苦些,收成还不错,打下的小麦给了磨房,还有上门收购的。生活相应地得到改善,供着两个孩子上学。尝到生活的甜头之后,大成子继续努力着:毕竟好日子都是靠劳动得来的,这是乡民最朴素的观点。在河滩上开的荒地也就更多,又多以种小麦为主。偶尔小麦收获过了,也会种上些高粱。但那时雨季已经来临了,管理——收获都是隔着河,就麻烦得多,也就只是在雨季到来之前收获一季小麦完事。可是谁知那一年的雨季偏就提前到来。面对才八成熟的小麦,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为防止雨季提前到来,就不再等到九成熟十成熟,只有收获了才是最保险的。于是就头一天磨好了镰刀,找好了帮忙割麦的人,预备第二天开镰。可偏就那么巧,夜里就突发了大水。浑黄的水来势凶猛,高高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眼看着到口的粮食,就这样被无情的大水淹了个不见踪迹,而且河水漫到了坝下刚刚收割完小麦的承包地里。大成子心急火燎,如坐针毡,欲哭无泪。好在一天多的时间过去,迷茫一片、仿佛钱塘江涨潮似的河水,终于趋于平稳,并渐渐消退,刚好露出来已微微落了一层黄泥的麦穗。劫后余生的峰回路转里,大成子以失而复得的心情又喜出望外,赶紧找了几个会水的,雇了几只船,开着船在曾经的麦地间穿梭着,只是用镰刀去割麦穗头,麦秆直接舍弃不要。那景象,怎么看,怎么都会让人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里,女主角韩英坐在船上,行驶于荷花深处时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浪漫。只是,浪漫在我们的想象里,辛苦却满满地在大成子他们那里。这样的抢救还是损失了总收成的三分之一多。赶紧在晴天里去摊在坝上晒麦穗了。然后再将那台老旧的打麦机借来推上坝去脱粒。而刚刚退潮之后,收割了小麦的坝下麦地里,在麦渣与麦渣之间,竟然白花花地蹦跳着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儿,被一个晨练的陈姓邻居看见了,睁大眼睛一再仔细确认,掐一把自己的胳膊感觉着生疼,才进一步确定:这真的不是在做梦!就赶紧回家去,又叫了两个邻居,换上雨靴,哈,一个早上竟然各自拾了一百多斤鱼,拿到集上的鱼市便宜大甩卖,也竟然换了一百多块钱,还不耽误自己吃,没去拾鱼的邻居也跟着沾了光,成为我们那一片里的人们茶余饭后的久久笑谈。而这样的意外之喜,却有人在替大成子算经济帐了:比辛辛苦苦地种大半年小麦都见效益……这一季麦子下来,大成子不再辛苦地去河滩上种小麦了。毕竟在河滩上种麦没有十成的把握,毕竟自己不再年轻,毕竟两个儿子都长大成家,也该听听孩子们的劝了。尤其老二,考上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将辛辛苦苦的大成两口子接到了自己工作的城市……、6、7整理(注:此拙作节选自散文《老家麦收今与昔》,曾获山东省作家协会年10月“新时代·新辉煌·新征程”主题征文优秀奖,改动较大)(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附作者简介:侯桂珍,曾用笔名程海燕,网名:塘中水仙(百度可搜)、村姑丽雅等,大专,做过几年乡村教师,自幼受母亲民间文学影响酷爱文学。有文散见于《家庭》《妇女》《祝你幸福》《新老年》《泰山文艺》,及《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快乐老人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电台,以及多家文学网站和微平台(包括“今日头条”)。获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优秀奖、“感恩中国·全国孝心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新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梦想中秋》诗歌征文优秀奖、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散文征文三等奖、喜迎二十大散文征文优秀奖等,六十八万字言情小说《我为母亲立个传》已在网站连载完毕,精华长篇,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