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布局中各个媒体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建立的通讯社模式之下,全媒体布局中各个媒体只与全媒体新闻中心保持协作关系,而媒体之间的协作,特别是纸媒之间显得相对独立,纸媒和新媒体之间,由于水母网是直接由全媒体新闻中心供稿,因此关系也相对疏远,这种媒体间相对独立的状态影响了全媒体的纵深融合。要想实现媒体间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寻找媒体间的联系,包括纸媒和纸媒的、纸媒和新媒体的,在全媒体新闻中心的带领下,实现各类媒体的频繁互动。在报业集团中各个子媒体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全媒体的布局之下,各个媒体间合作大于竞争,各个媒体都要树立一种全局观念,各媒体的采编人员要高度认同。 ▌全媒体的运作流程和融合取向,报业的整体转型需要的是报业全体人员的一起努力,在融合实践和行动层面形成一种自觉地意识。围绕着全媒体新闻中心这一核心,各媒体除了与全媒体新闻中心保持联系之外,各媒体之间也应当建立长久而有效的联系。从全媒体新闻中心那采集了相同的信息源之后,各媒体就会按照自身的定位,打造符合自身气质的稿件。相同的信息源难免会出现制作内容的同质化,特别是一些定位相似,服务受众群体有交叉的媒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除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建立特稿库之外,各媒体之间也要更明确的细分自己的受众,明确自己以及其他媒体的定位,在知晓了其他媒体的状况后,便于更加完善自身的全媒体定位系统。各媒体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全媒体转型的凝聚力自然就增强了。
战略结构布局缺乏重心角色▌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以手机、互联网为中心,对新媒体发展是一次契机,水母网在内容生产能力和受 ▌田洪涛笑称在全媒体框架中,水母网只是获得了一个名分,与其他纸媒平起平坐,出于同一级别。在下一步的变革中,网络媒体如何成为全媒体布局的重心,成为一个核心平台,将决定烟台日报全媒体的融合效应。在全媒体布局上,没有形成立体化的媒体互动结构,在一个传媒集团中,有优势媒体,有相对劣势媒体,让媒体间形成互动不只是要拉动劣势媒体的影响力,还要让优势媒体更好的发挥,优势媒体就是全媒体布局的重心,在发展上要有所侧重。
内容同质化及存在信源泄露的“系统漏洞”▌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建立的全媒体新闻中心使得集团内的所有资源在所有媒体中共享,这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内容同质化问题,面对同样的信息,各个媒体怎么才能做出有差异的报道?对于网络、微博等首发信息的媒体,就要如实的还原新闻的本来面貌,把新闻事实讲清楚,利用更新更快的优势,及时的更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而对于平面媒体来说,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新闻事件,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相同的信息,给各媒体共享带来平均化效应,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同一信源,个性开发”、“特供稿库和公共稿库并存”、“强化内容监控”等策略来解决同质化问题。 ▌此外,集团按照“新媒体优先发布”的传播规则来滚动发布新闻,在实践中存在信源被同城竞争对手共享的问题,在手机报、网站、微博以及公共视屏等介质上发布的滚动报道,会泄露给同城其他媒体,这就是把自己找的信源分享给了竞争对手,是很不明智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加强技术把关,在传播流程中和传播终端上进行改进,强化对内容的监控,保护独家信源。
全媒体新闻中心与各媒体编辑部协作机制尚未建立▌从全媒体新闻中心与各媒体编辑部的工作状态来看,协作关系仍处于磨合期,有待进一步创新协作机制。尽管全媒体新闻中心每天上午都主持召开各编辑部的主任策划会,但是协作效果不明显,因为主题是规定好的,是共享的,所以,为了争取独家采写,各媒体编辑部都把精力放在与全媒体新闻中心的私下协商,这就会损害集团内各媒体的利益关系,正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社长郑强所指出的:“看起来好像是流程打通了,整个媒体融合了,但是没有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后续的矛盾都会涌现出来。全媒体运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处理好集团各媒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处于全新流程中的全媒体记者在工作中也往往无所适从,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方春明这样形容这一困惑:以往属于特定媒体的编辑部记者,在选题、策划上记者与编辑的沟通是比较到位的,联系也比较多。记者统一并入全媒体新闻部以后,记者基本上不用跟各个媒体编辑部联系了,在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属于某个新闻部,像我属于城市新闻部的,但是除了领导的任务之外,作为一名记者,在采编上获得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会很少。基本上是单打独斗。记者和编辑所反映的问题正是全媒体转型中出现的偏差,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初衷是好的,与全媒体新闻中心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割裂与其他媒体编辑部的联系,反而应该加强各媒体编辑部的联系。全媒体的转型需要的是各个部门各个媒体间的融会贯通,整体上打通了,全媒体实践的各个环节才能够良性有序的运转。
来源:新媒体观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