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朝作战遭遇50年不遇寒流,张成太的战

编者按:抗美援朝作战,他们是铮铮铁骨,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砥砺冲锋;战争胜利后,他们“解甲归田”,在沂蒙大地上挥汗如雨地建设幸福家园;如今,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沂蒙不会忘记……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回望志愿军战士砥砺冲锋、保家卫国的感人瞬间,弘扬沂蒙精神,临沂大学传媒学院、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鲁南融媒中心、医院、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将联合推出“军颂·抗美援朝老兵故事”融媒系列报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曾现金公绪成通讯员冯磊10月21日,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娄山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成太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手握这枚纪念章,言谈中虽然只能回忆起朝鲜战场的只言片语,但91岁的他仍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而且一直念叨失去联系67年的战友邱广亮(音)。一个排一个排地乘船后半夜分散渡鸭绿江战争年代,提起华野第1纵队,都说该部善野战、有朝气。年1月,华野第1纵队整编为三野第20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很少城市攻坚的20军投入到上海攻坚战中。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接到集结命令后,我和战友们乘坐闷罐车北上。”张成太说。年11月,20军入朝作战。一出国门,就赶上第二次战役,对手就是陆战1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时任营部通讯员的张成太,负责向连部传达作战命令。“那时候夜间作战较多,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张成太说,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大都是夜间渡江(鸭绿江),而且是后半夜,分散渡江、一个排一个排地乘船。这种渡江方式和百万雄师过大江不同,前者是局部渡江,后者是全线渡江。遭遇50年不遇的寒流薄棉衣干了湿湿了干比枪打伤、炸弹炸伤更重的是冻伤,冷、冷、冷……是留给张成太印象最深的事情。部队到达中朝边境时,志愿军战士们身上还是单薄的南方棉衣,“南方的棉衣不同于北方的棉衣,战士们下车就发抖、牙齿打颤。虽然准备了一点棉衣棉裤,但准备不足”。张成太回忆说。入朝第一周,部队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一进朝鲜,漫天冰雪,浑身发抖。“张成太说,他的战友大多是南方人,尤其江浙、湖南一带的士兵较多,抗寒能力比北方人稍弱一些。由于长途行军出汗、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据前线的战友讲述,为了御寒,战友们将随身携带的辣椒面和着雪吃、身子相对暖和一点。在露天的风雪中,有的战友一坐下去睡着了,就再也没醒来。当时,张成太所在营冻死、冻伤的非常多,所在的20军冻伤员也很多。部分冻医院,医院都有安置的冻伤员。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ls/3877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