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月光下的劳作入选试题

清楚地记得,那是年9月26号的晚九点多,下了晚自习回到家,看见清莹莹的月光,许多乡村往事在我眼前来回重叠,花费四十多分钟时间,急草下多字。那些时光,只能用来怀念,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喜欢在我的文字里把现实描绘得更美好一些,在苦难里放一点糖,在痛楚里开一朵美丽的花朵,只希望能给喜欢我文字的亲人们带去更温暖的回忆。

其实,经历许多磨砺之后,我们每个人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些美好的人与事,谁愿意在苦难记忆里日日煎熬与翻滚呢?

删除痛苦,珍藏芬芳,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最大慈悲!

月光下的劳作

苏美玲

  是浅秋了,有微微的薄凉。晚间,瞧见清莹莹的月亮,听得见小蛐蛐儿应和着鸣唱,心底莫名的欢喜。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秋收后的明月夜,我们姐弟陪着父母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粒。

  那时候,乡村里刚刚通了电,却舍不得亮灯。乡下人的眼睛哪里有那么金贵?哪一个不是在黑暗里摸爬滚打过?哪一个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走过路?中秋节刚过,反正,月儿明亮的很,可以对着月光穿针引线呢。当然照得见堆得小山一样的玉米堆。

  剥玉米粒是个简单活儿。先把一个玉米棒子剥开几粒,再用另一个玉米棒子做工具,对搓。一会工夫,两个玉米棒子就剥干净了。

  为了完成任务,父母会把玉米堆分成份儿,分发到我们姐弟面前。谁先剥完了玉米粒,就先去休息。大姐做活儿最利落,玉米棒子耍得飞快,“唰唰唰”。小弟最耍赖,看见大姐的速度快,就趁着大姐不注意,偷偷拿了自己面前的玉米棒子,放到大姐分到的玉米堆里。常常是,大姐剥得快,可是,好像怎么就剥不完了,这玉米棒子怎么就变戏法似的一个劲地长堆儿?大姐就留了心,也不剥玉米了,就专看哪个人使坏呢。一看小弟又拿了自己堆里的玉米棒子,悄悄放过来,大姐假装没看见,瞅着小弟暗自得意时,猛伸手抓过去,逮个正着。小弟就现了形,只得陪着笑,求大姐饶恕。为了惩罚这个懒小子,大姐就邀请我和二姐一起“整治”小弟,去使劲挠他的胳肢窝。开始时,小弟是笑着忍着,慢慢就支撑不住,快笑岔了气,讨饶起来。我们等小弟喘过气来,还是不饶,就一个架着他的头和胳膊,一个抬腿,另一个在旁边喊“加油加油”,玩“打夯”游戏。直到父母喊:“别闹了,还没剥完玉米呢,明天还要上学呢。”于是,才停了嬉闹。

  月亮渐渐升高了,照着阔达的乡村院落。院子东边土墙上,父亲专门移栽了一些仙人掌,护墙和防盗之用。南墙根,十几棵高大的槐树,斑驳的树影,在夜色里越发幽深。常常,弟弟会冷不防吓我们:“姐姐,看那边南墙,有小鬼小判官的影子动呢!”明知道弟弟开玩笑,还是装作被吓怕了,躲闪起来,满院子追弟弟。趁着这当儿,休息一番,抖落了劳累的酸疼。

  玉米粒也起了堆儿,双手已经累到麻木状态,起身扭扭,还真觉得小腰疼得很。喊叫着:“谁给我捶捶腰?”母亲就笑:“小孩孩家,哪里有啥腰?”这时候,小弟会殷勤地跑来,用拳头照着姐姐的腰砸下去,大概是要报刚才的仇吧。

  月亮升到房屋的正对个儿了,屋子里的老式挂钟敲响了十二下了,嗯,十二点,夜深了呢。一层薄薄的水雾氤氲在整个院子里,初秋的凉意也涌上来了。那些不知名的小虫虫们也嬉闹倦了,被虫妈妈喊回家睡觉去了吧,一切都寂静下来。我们姐弟打着哈欠,眼皮也开始打架发蔫,还要强忍着困意,帮助父母把剥下的玉米粒装进口袋里,搬进院子西南角的储藏室里。

  一切收拾妥当,简单洗一下手,和衣倒下就睡。不一会,均匀的鼾声四起。不知谁在睡梦里笑出了声,惹得母亲呓语一般问道:“这孩子,梦见啥高兴事了?”

  清莹的月色,亲爱的玉米。今夜,就让我再一次梦回到老家,回到从前。梦里,有父母和蔼的容颜;梦里,有姐弟嬉闹的身影……

首发《中国国土资源报》,后入选《情感读本》

试题链接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l-5分。   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4分)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①(一抹一片)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②(吹落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zuān)到了它的下面。   “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   瑟瑟()(zuān)到()   (2)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1分):①②   (3)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按要求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约客》中,突出主人静候友人时间之久,心情之焦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三年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我们的母校,离别之际,我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默默付出,想起老师的斑斑白发,不由的吟出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缤纷的文学长廊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请阅读下面描写后回答问题。(4分)   A、“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   B、在画上显得很年轻,似乎不到他的年纪,削瘦的,笔直的,高领使他的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1)写出两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2分)   A选段所描写人物是:。B选段所描写人物是:。

  (2)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对人物的阅读认识。(2分)

  4、口语交际(3分)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次录制节目前,灯光师跟他说,有两个灯需要调一下,观众得让一让。崔永元说:“行,交给我吧。”他对现场的观众说:“大家知道怎么调灯光吗?灯光调得好不好,可关系到你们在电视上漂亮不漂亮,来,现在请我们一起看灯光师傅怎么调灯光,这几位朋友请你们先让一下。”于是全场观众就看杨师傅调灯光。杨师傅受宠若惊,手都有些颤抖了。   (1)崔永元说话的本来目的是什么?(1分)

  (2)崔永元的话为什么得到了观众和杨师傅的认可?(2分)

  5、综合性学习。(3分)   年5月1日起,“酒后驾驶机动车”作为“危险驾驶罪”已被列入刑法,为了让大家知道“酒后驾车”的危害,九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组织一次以“杜绝酒驾”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对联式的宣传标语。(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对称)(1分)

  (2)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酒驾”的危害,请你设计三种宣传的方式。(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山店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6、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的特点。(2分)

  7、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名作具体的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8—12题。(共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8、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或短语。(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故不为苟得也()   ⑶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⑷予子冠履()

  9、用∕划分下面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⑤   12、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6题。(10分)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万一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激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七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年第3期)   13、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14、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不超过30个字)(2分)

  1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3分)

  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低碳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3分)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7—20题。(13分)   月光下的劳作   苏美玲   (1)是浅秋了,有微微的薄凉。晚间,瞧见清莹莹的月亮,听得见小蛐蛐儿应和着鸣唱,心底莫名的欢喜。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秋收后的明月夜,我们姐弟陪着父母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粒。   (2)那时候,乡村里刚刚通了电,却舍不得亮灯。乡下人的眼睛哪里有那么金贵?哪一个不是在黑暗里摸爬滚打过?哪一个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走过路?中秋节刚过,反正,月儿明亮的很,可以对着月光穿针引线呢。当然照得见堆得小山一样的玉米堆。   (3)剥玉米粒是个简单活儿。先把一个玉米棒子剥开几粒,再用另一个玉米棒子做工具,对搓。一会工夫,两个玉米棒子就剥干净了。黄闪闪的玉米粒在月光下,闪烁着光。   (4)为了完成任务,父母会把玉米堆分成份儿,分发到我们姐弟面前。谁先剥完了玉米粒,就先去休息。大姐做活儿最利落,玉米棒子耍得飞快,“唰唰唰”。小弟最耍赖,看见大姐的速度快,就趁着大姐不注意,偷偷拿了自己面前的玉米棒子,放到大姐分到的玉米堆里。常常是,大姐剥得快,可是,好像怎么就剥不完了,这玉米棒子怎么就变戏法似的一个劲地长堆儿?大姐就留了心,也不剥玉米了,就专看哪个人使坏呢。一看小弟又拿了自己堆里的玉米棒子,悄悄放过来,大姐假装没看见,瞅着小弟暗自得意时,猛伸手抓过去,逮个正着。小弟就现了形,只得陪着笑,求大姐饶恕。为了惩罚这个懒小子,大姐就邀请我和二姐一起“整治”小弟,去使劲挠他的胳肢窝。开始时,小弟是笑着忍着,慢慢就支撑不住,快笑岔了气,讨饶起来。我们等小弟喘过气来,还是不饶,就一个架着他的头和胳膊,一个抬腿,另一个在旁边喊“加油加油”,玩“打夯”游戏。直到父母喊:“别闹了,你们的玉米还没剥完呢,明天还要上学呢。”于是,才停了嬉闹。   (5)月亮渐渐升高了,照着阔达的乡村院落。院子东边土墙上,父亲专门移栽了一些仙人掌,护墙和防盗之用。南墙根,十几棵高大的槐树,斑驳的树影,在夜色里越发幽深。常常,弟弟会冷不防吓我们:“姐姐,看那边南墙,有小鬼小判官的影子动呢!”明知道弟弟开玩笑,还是装作被吓怕了,躲闪起来,满院子追弟弟。趁着这当儿,休息一番,抖落了劳累的酸疼。   (6)玉米粒也起了堆儿,双手已经累到麻木状态,起身扭扭,还真觉得小腰疼得很。喊叫着:“谁给我捶捶腰?”母亲就笑:“小孩孩家,哪里有啥腰?”这时候,小弟会殷勤地跑来,用拳头照着姐姐的腰砸下去,大概是要报刚才的仇吧。   (7)月亮升到房屋的正对个儿了,屋子里的老式挂钟敲响了十二下了,嗯,十二点,夜深了呢。一层薄薄的水雾氤氲在整个院子里,初秋的凉意也涌上来了。那些不知名的小虫虫们也嬉闹倦了,被虫妈妈喊回家睡觉去了吧,一切都寂静下来。我们姐弟打着哈欠,眼皮也开始打架发蔫,还要强忍着困意,帮助父母把剥下的玉米粒装进口袋里,搬进院子西南角的储藏室里。   (8)一切收拾妥当,简单洗一下手,和衣倒下就睡。不一会,均匀的鼾声四起。不知谁,在睡梦里,笑出了声,惹得母亲呓语一般嗔怪:“这孩子,梦见啥子高兴事了?”   (9)清莹的月色,亲爱的玉米。今夜,就让我再一次梦回到老家,回到从前。梦里,有父母和蔼的容颜;梦里,有姐弟嬉闹的身影……   (选自年《齐鲁风副刊》)   17、第(1)段以“秋凉,月色清莹”开头,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2分)

  18、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大姐就留了心,也不剥玉米了,就专看哪个人使坏呢。一看小弟又拿了自己堆里的玉米棒子,悄悄放过来,大姐假装没看见,瞅着小弟暗自得意时,猛伸手抓过去,逮个正着。小弟就现了形,只得陪着笑,求大姐饶恕。(2分)

  (2)一层薄薄的水雾氤氲在整个院子里,初秋的凉意也涌上来了。那些不知名的小虫虫们也嬉闹倦了,被虫妈妈喊回家睡觉去了吧,一切都寂静下来。(2分)

  19、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语言文字质朴清新自然,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试着选取几点进行赏析。(4分)

  20、文章结尾处以“今夜,就让我再一次梦回到老家,回到从前。梦里,有父母和蔼的容颜;梦里,有姐弟嬉闹的身影……”收束全文,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六21、作文(40分)   请以“校园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字。

  山东省济宁市届中考语文模拟参考答案:   1、(1)sè钻(2)①一抹②飘落(3)“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或“它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2、(1)潮平两岸阔(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1)鲁滨孙贝多芬(2)例一:鲁滨孙在荒岛上面对恶劣环境,想方设法制造工具、面包,表现主人公是敢于冒险,坚毅勇敢,绝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挑战困难,具有开拓进取的硬汉子。例二:作为音乐家,面对双耳失聪,坚持音乐创作,表现出主人公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有惊人的毅力,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伟人。(联系具体情节谈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不联系情节扣1分)   4、(1)请几位观众让一让。(2)充满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5、①示例: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②示例:(1)印发宣传手册。(2)开展“杜绝酒驾”主题演讲。(3)举办“酒驾”事故图片展等宣传活动。   6、诗中先写听到犬吠,然后写到远处的几家灯火,从听觉到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面前。   7、第一、二句写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天色将晚而不见有店,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狗叫声,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名写望着隔着翻云的山店,那松火虽远却让诗人十分惊欣喜。   诗的第一句:“登登山路何时尽?”便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这种心境。登登,行路声;这种声音给人一种艰难疲惫、单调沉闷的感觉,而这正是旅人此时的感觉和心情。诗的第二句承第一句而来,决决,溪水流淌的声音。又《说文解字》:“决,水流行也”。所以“决决”二字摹声又兼写形,表现了诗人选词造句的精巧。由于山峦叠嶂,泉水多,溪流长,所以“决决溪泉到处闻”。山间溪流水位落差大,流速急,才有“决决”之声。如果溪水流出了山,泄入平地,也就变得缓慢而无声息,因而那“决决”之声,仿佛也在告诉行人山路未尽。路未尽,仍须行。诗的二、三两句之间有一处省略,那就是行人在曲折难尽的山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正在夜色苍茫,匆匆低头赶路之际,忽然听到几声犬吠,不觉停下了脚步,仔细倾听,可又别无动静,只听得山风阵阵,木叶萧萧。行人不觉顿悟,原来就是这“风动叶声”使得山犬惊吠,可见山林是多么的寂静,不过既有犬吠,也该有人或人家,于是他又迈开脚步,走着,走着,果然发现了“几家松火隔秋云”的景象。松火,即燃松油柴以代烛的松明火。走了一整天,旅人早已疲倦不堪,亟盼住店,此刻,那闪耀的松火虽然还隔着秋山雾霭,要走近也并非容易,但毕竟是看见了希望之所,盼到了歇宿的“山店”。只有历尽山路的艰辛,才知道此刻的快乐。旅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8、(1)躲避(2)苟且取得(3)愿意(4)给你   9、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0、(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11、C.   12、文“舍鱼而取熊掌”;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   附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这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天下不如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13、认识“低碳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低碳生活的真正践行者。(2分)   14、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2分)   15、作比较。突出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举例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写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方法各1分,作用1分,合计3分)   16、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责任;低碳的生活观念引领与自觉行动;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环保理念。(3分)   17、创设出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秋夜氛围,为下文写“剥玉米粒”奠定了美好温暖的感情基调。(2分)   18、(1)运用典型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形象地描写出了大姐的聪明机智和小弟的顽皮可爱,表现了浓浓的手足深情。(2分)(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细腻地描摹出乡村的秋夜,安详、静谧、美好。(2分)   19、浓郁的乡村气息: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剥玉米粒的情景,在月光下辛苦劳作,却温馨无比;(2分)生活情趣:在劳动之际,姐弟之间的嬉笑打闹,孩子梦里的呓语和母亲的甜蜜嗔怪,给安静的秋夜增添了几份和谐快乐温暖。(2分)   20、表达了作者对父母姐弟的想念,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对乡村生活真挚的眷恋之情。(3分)   21、作文(略)

苏美玲——图书签约作者,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文字刊发于《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思维与智慧》《意林作文素材》《语文报》《微型小说选刊》《意林》《格言》《才智》《青春美文》《写作》《阅读》《美国侨报》《情感读本》《名言》《青年时代》《意林小文学》《语文周报》《山东青年》《满分作文》《济南日报》《济南时报》《新周报》《山东教育》《东方青年》《西安日报》《躬耕美文》《大众日报》《张家口晚报》《盐城晚报》《荆州晚报》《茶博览》《济宁日报》《济宁文艺》等百家报刊。多篇文字入选高考、中考模拟试题,并入选《角落里的青春》《正能量阅读中学生版》《意林作文素材》《情感读本》《格言20年精华全集》《高考阅读解题锦囊》《魅力阅读》《心灵物语》等丛书。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ixinyaju.com/qlwbnr/3865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