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岛城共出生人,比往年同期增加三成多,其中出生两孩及以上人,占了总出生人数的近一半。
今年前四月出生1.3万二孩
24日,青岛市卫计委公布了今年1至4月的人口出生情况。据统计,1—4月,青岛共出生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人,增幅为30.45%。其中男孩人、女孩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4。今年1—4月,共出生两孩及以上人,其中两孩及以上同比增加人,增幅.65%。从生育育龄妇女年龄看,35岁及以下育龄妇女为人,占86.5%,35岁以上育龄妇女为人,占13.5%。
从各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含外地来青生育)数据看,1—4月,青岛各助产医疗机构共住院分娩人,其中男孩人、女孩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人,增幅为34.60%。
年底“全面二孩”效应更加凸显
从对育龄妇女孕情监测摸底数据看,一季度青岛市已纳入监测范围符合生育政策已怀孕(将在今年12月底前生育),的育龄妇女共有人,较去年同比增长人,增幅为33.33%。从怀孕育龄妇女年龄看,35岁以下怀孕育龄妇女名,35岁及以上名。全市孕妇早孕(孕12周之前)建册人数为人,比年同期多人,同比增幅为39.54%。
从已出生人数和孕情监测数据分析,今年全市出生人数将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出生增加主要是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较大和属相偏好推迟生育等因素叠加造成。综合考虑近几年青岛市出生人口数据情况,预计青岛市今年户籍人口出生有可能达到10-12万,较去年增加50%以上。在全市各医疗机构生育的人数可能达到13.5万。
从住院分娩量来看,主要集中在区市二级助产医疗机构,占全市总分娩量57.09%,三级助产医疗机构分娩量占39.77%,一级助产医疗机构分娩量3.13%。设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19家,其中11家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床位使用率超过80%;设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55家,其中13家儿科门诊医生日人均接诊量超过70人。全市各助产医疗机构总体能满足接生需要,但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泰山学院女大学生宿舍卫生间产子!婴儿不幸夭折24日上午8点30分左右,泰山学院一名女生在宿舍内突然腹痛不止,随后在宿舍洗手间内生下一名婴儿。经检查,该女生身体状态良好,但婴儿已经死亡。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女大学生产子已不再是偶然事件。
女生腹痛不止在宿舍卫生间产子4日一早,医院的救护车开进了泰山学院,停在了该校12号宿舍楼下。救护车赶到后,几名女生扶着另一女生上了救护车。原来,当天24日上午,泰山学院的这名21岁女生突然感到腹痛不止,进到宿舍里卫生间没多久,该女生就在卫生间里生下一名婴儿。
医院后,产子医院。当天上午,医院看到,这名女生被院方安排到产科病房里,4名女同学在她身边陪护。上午10点半左右,陪床的几名女生还走到病房外给一男子打电话,希望他为住院女生支付医疗费用。
24日上午,医院产科了解到,这名女生不是足月生产,但目前身体状态良好。不幸的是,经医生检查,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死亡。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女大学生产子已不再是偶然事件。
年3月22日,在泰安某酒店,一来泰安参加护理职业技能考试的19岁女孩在酒店卫生间产子,医院救治。但因孩子不小心生在了马桶内,已于当晚死亡。
年3月26日早晨,19岁的大学生小李在山东城建学院4号公寓阳台上产后大出血,并意外死亡。她的身边,一个新生婴儿在冰冷的阳台地面上,也没有了呼吸。
两成女性婚前怀孕九成选择流产“前几天,有个18医院生了孩子,刚出院没多久。”24日,医院的产科医护人员称,偶尔能遇到未成年女孩产子的事情。
医院的妇产科,前来做人流的年轻女性不在少数。“大学生能占到不小比例,偶尔还能见到几个高中生,看到这些孩子稚嫩的脸,既心疼又无奈。”一名医生说,她所在的科室曾经收治过一名女性患者。“她大学期间曾怀过孕,到孩子足月才发现。几年后,等她结了婚却一直无法怀孕,检查发现双侧输卵管堵塞,只能做试管婴儿。”
年的一组报道称,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人口基金曾委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发展研究”项目。调研结果显示,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
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万人次。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而在人工流产问题上,重复流产的情况尤为严重。更让人担忧的是,人工流产问题已经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总数中,25岁以下的女性约占一半以上。
大学生“性开放”实因性教育缺失小陈是泰安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刚上大学时,大家还很腼腆。但是到大三,大家基本上都找了男女朋友,也就不再避讳了,住在一起也很正常。”遍布学校周边的小旅馆成为热恋中的男女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对于性教育,齐鲁晚报记者在泰安高校街采访了解到,很多学生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是网络。“在网络上查比较方便,也挺隐私。”一名大学生说。
据公开报道,近年来,包括北京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都开设性教育课程,一些高校的性教育课也有多年历史。
例如,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便是备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之一。
而首都师范大学早在年就首开性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选课,这一课程至今已经开展了23年,教室“爆满”甚至已成为这节课的常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撰文指出,总体而言,在我国大方讲性的学校、教师很少。在国内,开展性教育有影响的教师,一只手就能数下来。这与学生中广泛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敢大方地开展性教育,表明我国对性科学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与其他学科一样,性也是十分严肃的,应该十分严肃地对待。
所以,熊丙奇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大学生“性开放”,与性教育的缺失关系密切。“对于社会环境给这一群体带来的变化,教育的反应是滞后、迟钝的。社会舆论也不能只是感慨、批评,或者将这‘娱乐化’,而应该直面这一现实,积极推进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山东50岁失子农妇借卵生“二孩”医院的宣教室里,写满了很多备孕妈妈的心愿。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摄
编者按
不论在马路上、商场里,还是在小区里、办公室里,随处可见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她们蹒跚的脚步告诉我们,二孩时代来了。孕前排队、产检排队、分娩排队……被二孩改变的可不只这些;月嫂难找、奶粉涨价、车太小、房子不够大……二孩改变了生活的每个环节。二孩时代,关系你我。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不少已迈入高龄的夫妇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然而因为年龄增大,卵巢老化、无精等原因,一些高龄夫妇不得不选择借精借卵,来完成生子心愿。50岁的山东农妇张兰(化名)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例。近日,记者医院采访,近距离接触了这一群体。
年过半百她要再生一个
50岁的山东农妇张兰已经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了,身体健康的她正在保胎中。今年4月25日,她在医院进行了胚胎移植,移植结束后,医院附近的一家宾馆里,在宾医院检查,结果让她欣喜若狂:胚胎初步成活了。
怀着新的希望,她和丈夫回了家。在家保胎的她,自嘲跟皇太后似的,什么都不用干,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她一般都躺在床上静养。她不敢动,生怕活动一旦剧烈了,会影响到刚着床不久的胎儿。
她经常摸着还没隆起的小腹微笑,想象着腹中孩子的模样。尽管她心里明白,这个孩子除了在她体内孕育之外,在基因上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她用的是供卵。
之前大半生,她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用这种方式孕育一个孩子。之所以如此坚决地要生这个孩子,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去年的一场车祸中,21岁的儿子离开了他们。
对她来说,那是一场粉碎一切希望的噩梦。如今,她已经不敢回想。有时候已经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孩子回来看她,她望着两岁的外孙女,笑嘻嘻的,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母性的光辉。她想着等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要怎么养育他(她),教育他(她),打扮他(她)。时隔20多年后,她又重温了一次做母亲的感觉。
其实,张兰原本也没想过借卵生孩子。她才50岁,由于保养得当,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她的健康状况还可以,例假也正常。她认为只要还没绝经,就意味着还能生孩子。
今年大年初十,张兰在丈夫和女儿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显示,丈夫的身体还算可以,精子活力也达标,但她的身体状况堪忧,输卵管严重粘连,卵巢老化严重,卵子质量已经下降到不能生育的地步。
医生提出了唯一的方案:采用供卵,做试管婴儿。
张兰只犹豫了一会,然后便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试一下。张兰的这分坚决,让丈夫也颇为感动。
生育二孩人群要借卵的不到一成
医院生殖中心,医生看了林小琴丈夫的精液分析报告后,宣判了林小琴和丈夫再婚后,孕育自己孩子梦想的无望:无精,治愈可能性很小,建议买精受孕。
已经是第二次被宣判,丈夫的脸色看起来没有异常。然而林小琴还是感觉到丈夫内心的痛苦。“一个男人遇到这种事儿,伤害的是男人的尊严,他的确非常痛苦。”她毫不讳言。
随着不孕不育率的增高,利用供精供卵生孩子,成为不少求子夫妇的无奈选择。
贝贝壳辅助生殖研究院医学顾问周素贞说,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大约有万的生育人群,其中不孕不育比率在12.5%至15%之间。“而无精无卵,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况。”
“没有精子或没有卵子,我们才建议患者去做供精或供卵生殖。”医院副主任医师颜军昊说,选择供精的一般都是年轻的没有精子的,或者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供卵则分为两种,有严重的遗传病或者卵巢功能不好,没有卵或者卵特别不好,只能选择供卵。
“在我的门诊里面,特别是高育龄的群体选择供卵比较多,一个月10例左右。生育二孩的人群里,需要选择供卵的,不到十分之一。”颜军昊说。
在省中医二附院生殖中心,每月大约有二三十人需要供精怀孕。医院人类精子库主任王丽称,随着国家对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之前通过供精成功助孕的夫妇想生二孩,这部分夫妇的数量相对于整个使用供精助孕的夫妇数量,目前只占10%左右。
怕人说闲话妻子做丈夫挡箭牌
林小琴和丈夫正在做着最大的努力。乙肝五项、凝血四项、衣原体支原体检查……林小琴攥着一叠收费单,她要做十几项检查,合格了以后,才能在下个月生理期的第二天促排,做供精试管婴儿。明年就30岁了,林小琴觉得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耽误。
她还记得去年刚拿到丈夫的检测结果时,她一个人跑到厕所咬着手指流眼泪。后来丈夫劝她,“买精”生一个吧,这就是咱俩的孩子,别人也不会知道。
准备检查时,林小琴干脆跟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理由是,自己无法怀孕,需要做试管。“无论如何,不能让别人知道是丈夫的问题,要不然会有闲话。”
接受,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选择供精者的精子,在精子库,每瓶精液都有信息卡,有身高、体重、学历、皮肤、脸型、单双眼皮等内容,医院会大致按照男方的基本体貌特征来选配。林小琴和丈夫提出选择与丈夫血型相同的精液,其次是身高、脸型等,努力照着接近丈夫的样子来选择。
“起码生出来的孩子,不会差距太大。”从档案中选出合适的精液,林小琴和丈夫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留下永久的唯一的认可印证手印。
按照《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下称伦理原则)中的保密原则:凡使用供精实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供方与受方夫妇应保持互盲、供方与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务人员应保持互盲、供方与后代保持互盲。
这点让林小琴夫妇这样接受供精供卵的群体感觉到安全。“没有人会愿意告诉外人,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不管是供精的还是供卵的。”一位临床医生说,更重要的,这本身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因此,根据上述伦理原则,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此都有保密的义务。
三次借精生子都没能怀孕
严格的保密制度,也是打消很多接受供精供卵者的担忧的关键所在。
决定了借精生子后,去年11月,选择好了精子,林小琴就开始了人工授精的历程。“没痛苦,费用比较低。”做完人工授精手术以后,到验孕之前的十天,是林小琴最难熬的日子,每天浏览网站,对照症状。
但是,人工授精只有15%至20%的成功率,就像是自然怀孕一次的概率。贝贝壳辅助生殖研究院医学顾问周素贞说,供精供卵,受孕的几率与正常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患者承担得更多,尤其对于两个人,更是一个考验。
连续三次,林小琴都没能成功怀孕,她决定在下个月做试管婴儿。
大量繁琐的检查期间,林小琴还要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丈夫的情绪。在医院,她有意与丈夫有说有笑,甚至拿药、做检查,都挽着丈夫的胳膊,只有去诊室时,她让丈夫在外面等着,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情况。“做供精备孕的过程真的太辛苦了。”林小琴说,“它必须有一个基础,就是两个人感情要好。”
然而很多夫妇却在这个过程中感情破裂。省中医二附院生殖中心一位医生还记得,有对夫妇检查后,检查结果是丈夫死精,妻子问了试管婴儿的费用之后就离开了。
林小琴说,也看过有的新闻说妻子借精生子后,丈夫后来不能接受,导致离婚。但她相信和丈夫的感情,“只要夫妻同心,是没有问题的。”
“一开始我也很难接受,自己怎么能怀别人的孩子,后来也就释然了,毕竟一直不生,别人会说老公闲话,而且两个人组成家庭,最好有孩子。”林小琴整理着手上的化验单说,“你说有没有意思,不接受是因为传统观念,接受也是因为传统观念。”
林小琴在尽最大的努力,而比她大20岁的张兰也在悉心“照料”着腹中的小生命。据了解,45岁以上通过辅助生殖能生育的约为2%,然而哪怕有0.1%的希望,张兰觉得都值得走到最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玮 范佳)
精卵紧俏借卵生子要等5到10年在中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把医生围得水泄不通。
需求在增长,然而精子库以及卵子的资源仍然有限。随着要生二孩的夫妇增多,这个现象更加严重。据了解,有些需要供精人群要等一年以上,而借卵能等到卵源的,要5-10年才能等到。
借精,要等一年多
医院人类精子库主任王丽称,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之前通过供精成功助孕的夫妇想要二孩。“近几年山东人类精子库捐精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目前,捐献精子的主力军还是大学生,大约能占到70%左右。”王丽说,医院人类精子库的库存量基本可满足山东及周边地区的需求,在医院没有出现排队等精子的现象。但供卵的现状,却没有这么乐观。
“有些需要供精人群要等一年以上。而借卵,等待的时间更是非常久的,需要有人捐献,同时卵子的质量还要有保证。”贝贝壳辅助生殖研究院医学顾问周素贞说。
“二孩政策放开后,卵子更紧缺了。做试管婴儿的患者,排出的卵子都愿意自己用,不愿意再捐出来了。”医院主任医师高芹称,之前有的夫妻做试管婴儿成功后,会选择捐出剩余卵子。二孩政策放开后,有些人想留着以后再生。并且近些年失独家庭增多,也让不少夫妇愿意保存卵子,以防万一。
“借卵,得需要5-10年才能等到卵源。如果没有卵了,又要生二孩,我们一般建议想要二孩的夫妇放弃生育计划。”医院副主任医师颜军昊说。
作为失去儿子的母亲,张兰是个特例。针对这样的特殊病例,医院尽可能提前安排移植,“她年龄太大了,等不起,跟年轻人还不一样。”张兰的主治医生说。
张兰是幸运的。据了解,医院里都有很多这种情况。
秘密,只有两人知道
按照伦理原则,生殖技术必须有保护后代的原则,避免血亲通婚。因此规定,建立完善的供精使用管理体系,精子库有义务在匿名的情况下,为未来人工授精后代提供有关医学信息的婚姻咨询服务。
这是一种追溯机制,根据协议,医院要对接受供精供卵者的受孕情况进行追踪随访,比如受孕一个月胎儿是否正常,3个月B超检查是否发育良好,生了以后定期打电话随访。跟踪试管婴儿的发展情况,通过大样本资料统计,指导临床不断完善技术,同时防止近亲结婚的出现。
尽管有严格的保密机制,孩子的身世依然是不能触碰的秘密。“千万不能让爸妈知道。”在决定供精怀孕时,林小琴与丈夫达成了协议,这个秘密只有两个人知道。
“很多夫妇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选择对家人保密。”省中医二附院生殖中心医生冯晓军说。
不少家庭逃避随访
在捐献原则上,一个供精者提供的精液使用不能超过5次,而这五次使用精子的妇女,尽可能在地域上拉开距离。尽管如此,仍然需要追溯机制,防止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我们会依据法律法规采取措施随访。”医院副主任医师颜军昊说。
而这是最让林小琴他们烦心的,每一次的随访,似乎都在提醒他们,这个孩子的来源,暗示这个孩子不是他们共同的。
贝贝壳辅助生殖研究院医学顾问周素贞说,追溯机制在有些地方很不健全,一个比较大的原因,就是不医院的追踪。省中医二附院生殖中心医生冯晓军说,很多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失联了,换了手机号码和地址。“只能通过公安机关,再与孩子父母重新联系。”而随访人员在打电话时尽可能地委婉努力让父母缓解焦虑。
根据规定,通过辅助生育的后代是受精妇女和知情同意的丈夫的孩子,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法律保护。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