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鉴赏》5月16日C7版
李兆虬
年生,山东高密人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美术总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校外导师
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回娘家
“我的家乡高密县,是一方民间艺术丰腴的热土,民间年画和剪纸,十分高级精绝。从小我浸淫其间,感情十分深厚,经几十年艺术学徒的生涯历练后,再反过头观察这些艺术形式,我只能五体投地,感谢上苍丰厚的恩赐。”谈到民间剪纸,李兆虬格外兴奋,好似刹那间回到了高密,回到了少时手拿剪刀剪纸的情形。
打焦赞
虽然高密民间剪纸时时刻刻贯穿于李照虬少时的生活,但当年他并没有把剪纸看作是一门艺术,尽管自己也亲手剪过窗花、篷花、馒头花……直到十几年之前,李兆虬到中央美院高级研修班学习,导师从艺术的角度讲解剪纸,让他顿觉“五雷轰顶”,意识到之前对剪纸的认识是如此肤浅,他抛弃曾经对剪纸的不屑,对它的艺术和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且主动从民间剪纸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创作出了多幅反响不错的作品。
高密民间剪纸不以写真为最高要求,而是将生命中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东西表达出来。它多以象征、比喻的手法将民间艺人心中所要诉说的情感表达出来。李兆虬举了一个例子,莫言小说《红高粱》中有一个情节,不幸的童养媳向往人身的解放,剪出的蝈蝈笼子是开着笼门的。民间剪纸,不受客观现实的束缚,用理想营造人们所需要的现实,农民期盼生活富足,剪纸上就会出现牛肚子里有很多小牛,鸡肚子里有很多鸡蛋等等违背常理的形象。民间剪纸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是使之合乎创作者的感情需要,比如一个站在树上的小孩,有三面头,表现了儿童三面张望的动作,“合理”让步于“表意”。高密民间剪纸有组织有规律的线条,组成了现在绘画中讲求的黑白灰。“归纳其中的种种手法,法法归真,至善,大美。信马由缰,舍表求里,移花接木,比拟借喻,谐音取意,点石成金,聚零为整,程式归纳,面面俱到,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李兆虬说。
种种剪纸手法直接影响了李兆虬的艺术创作,他借用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用现代的水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倾诉的情感。如此,他的作品面貌与他人风格慢慢区别开来,并且逐渐明晰。李兆虬说,“创作者往往忽视了我们民间传统的根基,民间剪纸是一座取不尽用不竭的巨大的宝库。这派那派,东主义西主义,在它面前,‘六宫粉黛无颜色’!”
齐鲁鉴赏欢迎您与我们互动:回复、留言即可。
联系—/
(←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