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齐鲁晚报这五年一

治疗幼儿白殿风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呢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ertongzhuanlan/32776.html

年下学期,我马上就面临大学毕业。班里一些同学考研、考公、出国,而我骑着自行车每天往山东大学跑,不为别的,只因国内的好公司都去那开宣讲会,投了几份简历石沉大海。我想,人家就是冲着山大去的吧!

为了找份好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减了四十斤,但是看似对找工作没啥大用。

后来,在学校网站看到齐鲁晚报招聘,就试着投了份简历。然后面试、笔试......

年3月27日,我来到了齐鲁晚报烟台记者站,这一来就是五年。作为美术生,来从事一份文字工作,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不得不承认,俺高中和大学玩的太多了,可能得用后半辈子来还了。

我在报社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时政部记者,主任是张琪。当时我们部门有李婵娟、候文强、柳斌、孔雨童、刘清源、李楠楠,李婵娟后来考上事业编很早就走了,候文强去年离职从事饲料生意,孔雨童去了齐鲁晚报总部,刘清源几年去了济南一家房地产,剩下的就是张琪、柳斌、李楠楠。我们时政部一直是报社收入最高、颜值最高、实力最强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还好的是张琪升任总编辑助理,李楠楠是他的副手。

我记得见报的第一篇稿子是雨岱山的垃圾问题,是我和同事王艳培一起采的,稿子写得不好,被主任批评了一顿。王艳培实习还没完就走了,去济南了。

第一个月的工资是多,第二个月是多,第三个月是多,后来是多、多.....年的春运我被主任安排跑春运,当月工资拿到了多,感觉就是主任故意给我送钱。因为跑春运之前,我一直自己找线索,有时坐公交车看见车祸就下车跑回去,看见消防车就跟在后面跑找起火点,但是一个月下来很累却收获很少。不过,那时候确实很拼,刚工作大家都是一腔热血吧,而我急于表现自己,急于赚钱,急于干掉那一帮学新闻瞧不上学美术的记者。

年到年初,这期间是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廖鲁川坐镇烟台。也是到目前为止,烟台记者站全体员工评价最高的一位老总。颜值、才华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给下面干活的人一种感觉,有风度有胸怀,不装X不做作,当时我一个小记者跟他吃饭聊天,丝毫没有紧张等不适反应。

当然,我对廖总的好感也是因为他曾经帮助鼓励过我。一次是关于龙口的报道,虽然不是我的错但与我稿子有关,他亲自帮忙协调处理。一次是富士康报道,还记得签了一份总编辑嘉奖令。

那两年,齐鲁晚报济南总部还派了很多老师在烟台帮忙。那两年,也是齐鲁晚报与烟台日报社竞争最激烈的两年。上层是上层的事,下面的记者相处还算融洽,如今,两家记者可能都把当年的恩怨忘得差不多了。

后来,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另一张报纸《蓝色快报》空降烟台,齐鲁晚报的伙计们本以为要到手的刊号再次落空了。蓝快的到来,基本结束了齐鲁与日报社的相争格局,日报社开始全力碾压蓝色快报。当时一堆所谓的媒体专家整天写齐鲁、蓝快、日报社故事,现在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蓝色快报当时在烟台确实是一股清新,有钱有人敢说真话。期间,时任齐鲁晚报烟台记者站站长张坚栋也加盟蓝快,这是一名新闻老兵,对于蓝快是如虎添翼,如今也已离职不知去向。蓝快当时的人员配备,确实让齐鲁和日报社都吃不消,很多新闻要跟着人家后面做。虽然,后来蓝快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烟台,但是很多媒体从业者和烟台老百姓,对于这张报纸还是记忆犹新,版面处理漂亮、新闻独家犀利,我还认识了很多不错的伙计。

11年到13年这两年时间,我做了很多稿子,我爸也专门订了齐鲁晚报,把有我稿子的报纸随身带着,放在车上,到哪都爱跟人显摆。我也觉得比较骄傲,自己做出了一点成绩,虽然没学新闻,但是超越了不少老记者。当然,跟一些好记者的文笔差距还是很大,幸运的是好记者大部分都不干记者了,哈哈。

突然想起了12年年会,我和金钊、孔雨童等合作拍摄的小视频,时任齐鲁晚报总编辑蓝海来看了也是拍手叫好,还专门拷回去给总部同事看了。那场年会的总导演叫王世新,是非常有才华的闷骚男吧,看见别生气,哈哈。美好,总是历历在目

今天先写到这吧,在职还有离职的同事们,有好素材可以提供,毕竟年代久远,有些事我也忘了!

李大鹏

新闻不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nr/3871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