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钱就能购买儿童信息简历明码标价个人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05/5817676.html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多家企业因通过公民个人信息谋利而被曝光。央视揭开了一些令人震惊的“黑幕”: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平台简历流向黑市,只需7块钱就能买到应聘者的完整信息;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等多家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却从未告知消费者。

而这些,似乎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央视报道,近日,江苏徐州警方成功打掉了一个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涉及的公民信息均为儿童,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长电话以及所在城市等信息,都被一览无余,而数量多达余万条。

据了解,今年1月初,徐州市鼓楼公安分局发现,辖区一小区居民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每天都大量电话对外呼出,情况可疑。

经过调查,民警发现这家公司专门在网上以6分至一毛的价格购买儿童个人信息,然后拨打电话给学生家长,为一些教育机构招揽生源。成功拉来一个生源,他们就可以从教育机构获取30-60元不等的提成。

祝某及其上线刘某、杨某等四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抓获,对非法买卖公民信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如今的个人隐私似乎毫无隐私可言。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医疗、网购、房地产、教育等领域成重灾区。

只要向网站支付费用,就可以在不征得求职者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其个人简历;表面看起来是用于清理手机垃圾的APP,背地里却在不断读取用户信息;拥有上千家门店的知名商户,竟私自用摄像头抓取顾客人脸并自动生成编号……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利用个人信息侵扰群众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滋生的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据悉,年,成都移动公司5名员工私售客户信息万条,每条信息卖1分至1毛钱不等,获利超34万元。

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乱象为何难以禁绝?数字时代该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立法层面又将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据调查,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只需支付7元,便可买到一份智联招聘平台上的求职者简历,信息一应俱全……央视3·15晚会上,智联招聘用户简历流入“黑市”的细节被逐一披露。据卖家透露,在智联招聘上注册账户并支付费用,就能轻易获取大量简历,“个人账户不行,得是企业账户”。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条件,简历的下载价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40元、60元和元。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求职者的完整简历,而在注册企业账户时,即使是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顺利通过。

凭借上述手段下载、购买简历后,不法分子能够获知公民的详细个人信息,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在近年来警方破获的相关案件中,曾有一名嫌疑人在硬盘中存储了多万份求职者简历。

经梳理发现,过去一年内,类似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涉及海量用户信息的医疗、网购、房地产、教育等领域成为重灾区。

年7月,某快递公司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40万条用户个人信息外泄,其中有效信息量约为4.5万条,这些有效信息被以每条1元的价格打包售卖至电信诈骗高发区。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面临非常大的风险。”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说,外泄的快递信息不但包含发件人及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电话,还涉及身份证号、用户偏好,这些信息一旦被应用于大数据分析,将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牟利手段,“快递单信息一直是违法犯罪分子盯得比较紧的地方。”

此外,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非常时期,大数据技术的频繁应用也令个人信息外泄的风险随之激增。此前,某医院出入人员名单曾被发布至多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nr/3873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