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专访乔伯良先生一生追求花艺真

河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来到插花之道艺术空间,花香袭人、禅意悠远,令人如沐春风。花艺馆内目光所及之处,盛放着新鲜的时令花材,形态各异的插花艺术品更是赏心悦目。墙上悬挂着乔老亲笔写的“寻古”“禅花”“如花在野”的书画作品。

一审、二剪、三插

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不要上来拿到花材就插作,花艺不是那么简单,我要教给你们的第一步就是审花,看看花原来的生长形态,哪面背阴、哪面朝阳,花、叶、茎是怎么搭配的,该修剪掉哪个,包括花器的高度,这些都要考虑。”记者来时,乔老正在给学生们讲授插花技巧,他让学生出题随意准备花材和花器,自己挑战将这些花材花器组合起来完成一件插花作品。

工具很简单只有一把花剪,但是每次插花前乔老都会观察很久,仔细审每一花枝的形态,确定好后将花枝插在花器内的剑山上。乔老告诉我们,剑山是插花中最常用的工具,主要起固定花材的作用,剑山一般由铅板制成,表面有钢针,为了配合不同的器皿,剑山形状很多,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等,并且有一定重量。记者拿起一块剑山捧在手里,确实沉甸甸的。乔老讲,不用剑山而用朴的定枝法更为自然。

将插花融入生活

用一辈子去领悟插花真谛

“禅花门有多人,每天最早起来插花的人就是我。在太阳出来之前我院子里的花最精神,这时采下花来,趁着露水、趁着晨光、趁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将花艺呈现给大家。插花实际是展现自己的精神,趁着刚醒来还没有别的念头的情况下,不吃早点也要先把花插出来,然后开始新的一天。”因为在乔老心里花是最纯洁的,若是插花时有二心,就连花都会笑话自己。

据学生们讲,平时所用的花材大多来自花卉市场,偶尔在郊外看到奇特的枝条、野花、奇石也会带回来用。“有花堪折直须折”,不过乔老表示,这就有种“偷花”的感觉了,心里还是很忐忑的,笑称每次采花前都要先跟花道声欠。一般插花的灵感也来自这两个方面,一是被花打动,再就是被花器打动,有感而发有了各式各样的作品。

乔老是最早一批学习插花的花艺师,也是全国环艺花艺标准及教材制定者之一,虽然身上背着多重身份,但他仍坦言,“人呐最高兴的就是当学生,一辈子只当学生,不断学习开阔。”他不仅过去在学,现在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从前在北京学习插花,从初级、中级、高级到导师一直没有停下,这次即将参加日本宏道流花艺的学习,学习时间长达八年。即使有了成就也不忘学习,或许这就是花艺匠人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传承中国插花

一生只为插一盆心仪的花

从年开始接触插花,如今已经有20个年头了,今年71岁的乔伯良依旧精神头十足,还幽默的跟学员开起了玩笑。在这些年的摸索和学习中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花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品要有张力、有层次还有注意留白,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乔老本是天津人,提起定居山东的机缘,乔老回忆:当时在天津有一场花艺比赛,山东派了代表队参加,结果拿到题目后没有一个人会做,于是他们就找了作为东道主志愿者的乔老来指导插花。后来,在年山东省插花协会成立插花学校时,便请了乔老来当老师。乔老家里至今还珍藏着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花艺证书。

艺术不好传承,而乔老现在想的是能在插花空间里汇聚更多喜爱插花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他曾在各个花艺群发布消息,要不惜一切代价买花器、花材,将插花作为自己的主业,以后就干这件事了。总结下来他的感悟只有一句:为插一盆自己心仪的花而生。

乔老是传统插花非遗传承人,如今也有了继承衣钵的高徒立石,足可告慰。他将非遗的牌子放在家里,自己依旧每日奔波在寻花和插花之路上。(本文由《齐鲁晚报》记者提供采访文稿,饭饭摄影,编辑采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nr/3874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