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济南机场北指廊工程建成竣工临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介绍我省“十三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记者:

  山东高速集团作为我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周勇答:“十三五”期间,山东高速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概括的说:

一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近几年,山东高速集团累计新建、改扩建24条高速公路、总长度公里。这些道路的建成,使山东的高速公路突破公里,助力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重回全国第一方阵。其中,集团运营的省内高速公路,六车道以上达到了公里,是“十二五”末的两倍多,占比从“十二五”末的16%,提高到现在的28%。

二是高速公路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集团累计投入高速公路建设资金达到了亿。根据交通部的相关研究测算,1个亿的高速公路投资,可直接拉动GDP增长1.5亿、其他相关产业3.5亿;我们这些投资,可拉动GDP增长近亿、其他相关产业近亿,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

三是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带动作用。高速公路建设除了投资的直接拉动作用外,还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的改善,起到比较大的带动作用。这方面,像济青北线改扩建后,日均通行车流量,由2万多辆增加到4万多辆,通行能力提升了1倍;济南到青岛的通行时间,由过去的4个多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以内,通行效率大大提升,有力促进了胶东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的融合连通。像潍日高速、济东高速的建成通车,结束了五莲、惠民等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改善了这些地方的投资环境。

四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提升改造取得了积极成效。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区软硬件怎么样,服务水平怎么样,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提升服务区的服务功能,我们投入50多亿,对多对服务区进行改造。改造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业态、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

大众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济南机场北指廊和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有关情况。

王卫中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年省机场集团组建成立后,全力推进机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交出两份答卷:济南机场北指廊正式建成竣工、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一是济南机场北指廊工程建成竣工。北指廊是济南机场T1航站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航站楼主楼、南指廊一起构成济南机场T1航站楼。北指廊功能定位以国际旅客为主、兼顾国内,拥有独立的、高标准的值机、安检、联检、行李等系统设施,满足国际出发、到达、中转联程等各种类型航班需求。项目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47万平方米,配套站坪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北指廊的建成,标志着T1航站楼工程全部完成,新增12个近机位和1个远机位,总机位达到66个,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达到16.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保障需求。年济南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万人次,北指廊建成后将满足年国际旅客吞吐量万人次的保障需求。

二是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临沂启阳机场现有航站楼于年投入运营,面积1.76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容量万人次,拥有一条长米、宽60米跑道。近年来,临沂启阳机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03万吨。机场容量小,保障能力弱,与临沂人口大市、旅游大市、商贸名市地位极不匹配,严重制约临沂机场快速发展。省机场集团与临沂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启动实施临沂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及附属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9.6万平方米国内航站楼,6.2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及4.3万平方米地上停车场等航站楼及停车场工程;扩建6个、改建11个C类近机位等飞行区工程;新建航管、供油和相关配套工程。另外,我们创新设计组织方式,直接委托著名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对航站楼设计,设计方案充分贯彻“四型机场”总体要求,体现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既融入齐鲁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鲜明现代气息。本期工程总投资35亿元,在年底建成投用后,临沂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拥有41个机位,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将更加完善,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0万人次保障需求。

齐鲁晚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山东铁投集团作为我省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平台,做了哪些工作?

姜长兴答:山东铁投集团作为我省高速铁路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省级平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重要指示,以“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为契机,以加快实现齐鲁大地的高铁梦为己任,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铁路大建设大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铁路发展新路子。目前,山东铁投集团经营领域涵盖高铁建设、铁路运营、资本运作、综合开发四大板块,资产规模由成立之初.57亿元增至亿元,获得企业外部评级最高信用评级AAA评级。

在全省高铁建设方面。集团按照“年年有开工、年年有开通、年年有储备”总的工作格局,“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了石济客专、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段、临沂至曲阜段、潍莱高铁6个项目,建设里程公里,尤其是济青高铁、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段、临沂至曲阜段、潍莱高铁4个项目,均实现提前一年建成通车,高铁建设成效显著。全省高铁通车里程由年的公里,增加到目前的公里,稳居全国前三,实现了我省高铁环形贯通,6小时可环游齐鲁8市,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快速出行的美好需求。在建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郑济高铁、黄台联络线、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济枣高铁7个高铁项目,建设里程公里,总投资亿元。其中,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计划明年建成通车。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新沂段、济滨高铁、京雄商高铁、德商高铁、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6个项目,规划建设里程公里,总投资亿元。各项目前期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其中,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可研报告已批复,与鲁南高铁并行段已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可研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后,已完成可研评估和行业评审;德商高铁、济滨高铁可研批复支撑性文件已全部完成,其中济滨高铁按照路省会商要求,已纳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按照一起批复的要求,完成了可研评估和行业评审;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至新沂段正在进行可研鉴修;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已完成可研鉴修。

我省主导建设的济青高铁、鲁南高铁日曲段、潍莱高铁总体体现了“好、快、省、和”的特点。一是坚持“好”字为要,打造高品质百年高铁。我们建设的三条高速铁路TQI值目前在全国领先,得到了包括国铁集团主要领导和业内的一致好评。二是坚持“快”字为先,打造“山东高铁速度”。三条高铁均实现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创造了全国高铁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三是坚持“省”字当头,打造建设投资节约型工程。三条高铁在项目建设阶段就节省投资及财务费用近百亿元。四是坚持“和”字为本,打造了团结奋进的“山东高铁文化”。做到了建管双方“和”、路地关系“和”、建设过程“和”以及企业内部“和”。

在铁路投融资方面。年,省政府设立了亿元规模的省铁路发展基金,其中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我省铁路项目的省级资金出资,其余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提高基金的整体收益。我们充分利用集团和铁路基金双AAA评级优势,积极推进多种融资模式。一是“财政+基金”。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注入山东铁路发展基金,由基金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目前,基金公司融资规模达到亿元,其中政府引导资金到位亿元。二是“债券+贷款”。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在省发改、省财政大力支持下,年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72.85亿元。同时,在资本市场成功申报注册公司债、基础设施保险债权计划、中期票据、定向融资工具等债务融资工具亿元,其中公司债80亿元、保险债权计划50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定向融资工具10亿元。在项目贷款方面,集团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对接,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其中济青高铁成功将贷款利率争取到基准利率下浮15%,创铁路项目贷款利率新低。三是“资本+市场”。集团利用我省庞大的铁路建设市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我省高铁建设,济青、鲁南、郑济等我省控股的高铁项目合计引入社会资本约亿元,有效缓解了我省铁路建设资金压力。四是“资产+证券”。年,通过济青高铁股权转让中金公司30亿元,其中引入科威特投资局投资13.86亿元,开创了中国高铁引入国外投资第一单。

农村大众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广阔、港口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港口大省。请详细介绍一下我省“十三五”时期港口建设发展的情况。

霍高原答:“十三五”是山东港口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港口建设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和质的提升。其最主要的标志和成就,是全省沿海港口完成了重大历史性变革,实现了由分散运营向一体化运营的转型升级,开启了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省港口集团自年8月6日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这个总目标,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发展、谋划未来“三个同步”,推动整合、融合、耦合渐次升级,不断扩大港口规模,提升综合实力。目前拥有4大港口集团、11个板块集团,运营主要港区17个、生产性泊位余个,航线总数达余条,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无水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今年面对疫情冲击等严峻挑战,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双双突破14亿吨和万标箱大关,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持续领跑。

  “十三五”期间,山东港口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完成建设投资约亿元,新建生产性泊位75个,运营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个;新增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2.57亿吨(集装箱万TEU),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8.1亿吨(集装箱万TEU);新增原油储罐万立方,达到万立方;新增原油长输管道能力万吨/年。已建成投产项目运营情况总体良好,为大幅提升港口通过能力提供了基础保障。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rc/3874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