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7月,昆明地区参与无偿献血的5879人中,公司职员(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农民工占62%,大学生占25%,农民、军人和工人分别占3%、4%和4%。公务员5人,所占百分比可以忽略不计。其他人员占2%。农民工成为新的献血主力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组干巴巴的数字!但从干巴的数字中却看到了“鲜活”的现实——在献血的社会群体中,公务员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至少在昆明是这样。
献血光荣,这是公民应该信奉和遵守的起码的道德理念;献血无损健康,是现代人基本的医学常识。我国《献血法》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这是因为,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校学生,相对而言身体素质好,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高。因此,这部分公民倘若带头献血,无疑能保证《献血法》顺利实施,带动全社会树立救死扶伤的新风尚。但尴尬的是,在昆明,素来被认为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工成了献血的主力,而一向称为社会“精英”的公务员,自愿献血的却是凤毛麟角。
昆明的公务员为何不愿意献血?我们不妨冷看他们的“理由”。据记者的随机采访,有人认为“说献血无损健康是骗人的”而“不舍得”;有人认为“献血是无偿的,医院用血时却要付很高的价钱”,因此拒绝献血;有的很委屈地称,“我觉得我的爱心被烙上了商品的印记”,等等。持这种观点的公务员,恐怕不是个别的,而可能是当地公务员群体不献血的内因。这些“振振有词”的解释,除了说明部分公务员的无知外,实质是对缺乏爱心的苍白诡辩。
公务员为何在献血的社会群体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昆明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李开红主任的解释是:由于大学生和农民工思想朴素、富有爱心、充满热情、容易接受宣传和动员。而反观有些公务员不愿献血的“振振有词”,他们的爱心在哪里?
农民工成为献血的主体,这怎能不让公务员群体低下高昂的头,在农民工面前尴尬万分?
(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