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sciatic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分类:按病变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以前者为多见。
①根性坐骨神经痛:常由椎管内疾病及脊柱疾病引起,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
②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梨状肌综合征、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瘤等疾患。
范畴: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
病因:其发生与腰部闪挫、劳损、外伤、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
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
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瘀滞。
主症: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
实证:起病急骤,痛势剧烈,痛处固定,拒按者为实证。
虚证:起病缓慢,痛势隐隐,喜揉按,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脉沉细者为虚证。
1.辨经络
(1)足太阳经证:疼痛沿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足外侧放射痛。
(2)足少阳经证:疼痛沿臀、大腿、小腿外侧至足外侧呈放射痛。
2.辨证候
①腰腿冷痛、重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为寒湿证。
②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或伴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血瘀证。
③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加重,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证。
1.基本治疗
治法: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①足太阳经证:腰夹脊阿是穴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②足少阳经证:腰脊穴阿是穴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配穴:
①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
②血瘀证配血海、三阴交。
③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
①腰夹脊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与阿是穴合用可疏通局部气血。
②由于本病病位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故循经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操作:腰臀部腧穴可适当深刺,使针感沿足太阳经或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寒湿证可加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阿是穴。用利多卡因,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当归注射液等,每穴注射1~2ml,每日或隔日1次。
(2)电针法:根性坐骨神经痛取L4~L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坐骨神经痛取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针刺后通电,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
(3)刺络拔维法:腰骶部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或用三棱针在压痛点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适用于根性坐骨神经痛。
1.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但应注意与腰椎结核、肿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后者不属针灸治疗范畴。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应卧硬板床。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