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2722.html
导读
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机构媒体既要顺势而为,也要逆势而动。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很多传统媒体不断推进采编业务流程再造、推动技术平台系统性升级、强化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报纸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年岁末,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一次媒体融合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全报社只有11人专职办报纸”。对于一份发行量10万份的报纸来说,11个采编人员的配置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与传统编辑部相比,新京报的编辑部之变到底变在了哪里?
历史篇
1.纸媒时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创刊伊始,新京报的采编系统划分为时事新闻中心、经济新闻中心、文娱新闻中心等。实行采编合一的部门管理方式,记者、编辑分工协作,部门内部就解决了编辑的派题、报题、改稿,组版等一系列工作。随着报社每年的改版,框架也在不断调整。纸媒时代的采编部门,追求的是大而全,创刊时报社提出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在当时的北京新闻部内部,则提出了“做最大最全的北京新闻”的部门口号。为了应对媒体竞争的需要,当时的编辑岗位设置得具体而微,仅在社会新闻方面,就专门设置了法制新闻编辑、热线新闻编辑、社区新闻编辑、民生新闻编辑、调查版编辑、逝者新闻编辑、公益新闻编辑、彩票新闻编辑等。当时的报纸版面也是大而全,分了A、B、C、D等叠,每叠都在20个版以上(A叠经常在32版),再加上每天一期的各类周刊,日均版数都在88版以上。这样的情况下,编辑人数众多,遇到广告较多,超出预估时,都要有编辑休息,因此协调编辑排班也成为一件让人头疼的事。2.新媒体初始:从编辑岛到新媒体编辑部。新媒体时代初始,新京报也开始求变求新,压力之下,最开始想到的是组建中央厨房形式的编辑岛,即各部门主编、副主编移出办公室,到一个平台办公,随时沟通线索,统筹行动。在编辑岛建立之初,确实让不少人产生了联想,觉得今后会大大减少漏稿,重大突发事件会做得更大更深。但事实上,新媒体的竞争已不是这种传统方式能解决的,最后编辑岛无疾而终,新媒体部应运而生。新媒体部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在年左右成立,主要人员都是从社会招聘和时事新闻各部门抽调,当初主要负责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