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082.html
再说杨孝坤打官司的事。与三号井的官司打赢后,他向高淑贞摊牌,“官司是我打赢的,这15万元我要领回去,咋分配,应该我说了算。”高淑贞这才明白,当初他说的“等打赢官司再说”,不是随口说说而已,是埋了锅的。心想,村里的事由你说了算,还有没有规矩?但她不动声色,也埋了一口锅:“行啊,只要你公平公正就行。”果然,几天后,有村民找上门来:“高书记,我家的地也塌陷了,这补偿款有没有份?”高淑贞说:“当然有。只要在塌陷范围的,都有份。”村民说:“杨孝坤说,只有参与官司、当原告的才有哩。”高淑贞说:“哪有这事?村两委要求,这笔钱的分配,必须公平公正。你找他去要。”村民们有了底气,回去找杨孝坤,一番面红耳赤后,凡是有塌陷地的,都分到了一杯羹。但杨孝坤不满,对人抱怨,说他被高淑贞利用了。这时,在高淑贞组织下,村里正在建三涧大道。路基刚平整好,沿线堆了一堆堆土方,准备与石灰和土搅拌后,用三合土夯实路基,再浇筑混凝土。这天早上,来施工的人发现,五六堆土方上,各插着一根高粱秸秆,秸秆上夹着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豆腐渣工程”“祸国殃民”“欺骗老百姓”“为了自己捞钱”。消息很快传开,村民议论纷纷。高淑贞又好气又好笑,路基刚平整好。还没搅拌三合土呢,哪来的豆腐渣工程?分明是有人发泄私愤。有人悄悄告诉高淑贞,天刚亮时,看见3个人在工地转悠,疑似赵廷全、杨孝坤,还有一个姓赵的。没有证据,高淑贞不好发作,忍住气,去问杨孝坤。杨孝坤振振有词:“这事不是我干的,但我要打抱不平,你管不管?我已经给《齐鲁晚报》打电话了,说这是豆腐渣工程,记者马上就到!高淑贞马上判断出,此事肯定是他所为。质问道:“啥叫豆腐渣工程?土拌了吗?路修了吗?”杨孝坤仍很嚣张,当着高淑贞的面,再次拨通《齐鲁晚报》热线电话,要报社马上派记者来曝光。想不到杨孝坤竟当面挑衅,高淑贞气得发抖,指着他说:“你以为这就能吓唬住我了?你有能耐,把所有的记者统统叫来,我身正不怕影子歪。我就不信,记者会这么没脑子,听你胡诌八扯?只要记者眼睛不瞎,就不会相信你的瞎话!”左等右等,并不见记者身影。原本趾高气扬的杨孝坤,显得有些沮丧。高淑贞估计,他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使歪招儿,她想,村庄破烂不堪,村道狭窄泥泞,若要大力整治,势必涉及拆迁、征地,杨孝坤一类的人,还会不断干扰。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且很容易蛊惑人心,把别人带偏方向;如果不及时制止,盲从的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增加治理阻力和难度。所以,得尽快想法子对付。咋对付呢?高淑贞想出一招:物降一物。她首先想到的,便是杨孝坤儿子杨威。
杨威年近30,人高马大,性子急,脾气倔,动辄吹胡子瞪眼,好用拳头说话。村里小混混都怕他;村民表面让着他,背后侧目而视。不过,高淑贞觉得,他为人正直,敢说敢干,只要用到正道,会是棵好苗子。三涧溪有32条街道、42条小巷,这些街巷皆为土路,不少是死胡同、断头路。在高淑贞看来,这些道路,就像人身上的经脉。经脉闭塞,人就成了僵尸。道路不畅,村庄也就没有活力。所以,修路成为她的心头大事。她要把路都拓宽、打通、硬化,还要建成环村路,让全村都灵动起来。要拓宽,就得清障。庄户人家,门前都堆满杂物,有煤炭、柴火,也有砖瓦、农具,还有的搁着条石、砌起平台,占不少地儿。以前,步行、骑车,倒不显窄。自从有了汽车,路就显得不够用了。但是,在庄户人眼里,门前这块地,就是自己家的,要让他腾出来,可没那么容易。几乎每清障一户,都得费番口舌。费口舌是小事,村干部有这耐心。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赔着笑脸登门,苦口婆心动员,多数农户会同意。当然,也有不买账的,有的百般阻挠,有的坐地起价,甚至敲诈勒索,任凭村干部磨破嘴,就是不松口。对这样的“硬壳”户,光说软话不管用,必须使些硬手段,脸红脖子粗是常事,偶尔也难免撸撸袖子,动胳膊动腿。这个角色老好人不管用,必须是敢于碰硬的人。高淑贞想,先让村干部唱红脸儿,唱不下去了,再让人唱白脸儿。这唱白脸儿的人选,杨威最合适。这天,高淑贞打电话给杨威,让他来村部一趟。杨威如约而来,进门后,毕恭毕敬:“高老师好!”原来,高淑贞教过他。高淑贞让他坐下,话语亲切:“听说你现在做买卖?”“嘿嘿!”杨威摸摸后脑勺,有点难为情,做啥买卖?就是混口饭吃。像我这样的人,文化不高,没人看得上,我不到啥好工作,高淑贞问道:“你愿意到村里干吗?”“啥?村里?”杨威眼睛一亮,“我能干啥呢?”高淑贞说:“这不,村里修路,需要有人清障。你就领几个人,配合施工队,负责清障吧。”“啥?我负责?”杨威手指着自己鼻子,十分意外,以为听错了。他已经成家,分开过日子,但爹与高淑贞不和的事,他是知道的;自己夹在中间,有点难堪,平时见到高淑贞时,都是躲着走,尽量不接触。“嗯。”高淑贞点点头,“你为人正直,不怕事,敢担当,是棵好苗,我相信你。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恃强凌弱。其他人,你自己选,必须是人正直、敢碰硬。”“老师请放心,我记下了。”杨威使劲点头,领命而去。其实,在启用杨威之前,高淑贞还用了一个人:李叶枫。李叶枫也曾是高淑贞学生,原先经常惹事,被派出所教育过,后来买了辆旧面包车拉货。高淑贞上任后,平时骑摩托,跑近路尚可,跑远路太累,要租车外出。他主动找上门,说愿意当司机,让租他的车。高淑贞就答应了,每次到济南办事,就让他接送,给他付工钱。能给高淑贞当司机,李叶枫感到很风光,平时鞍前马后,十分主动。若有人对高淑贞不恭,他必袖子一撸,挺身相护。近朱者赤,高淑贞的言传身给了李叶枫很大帮助,坏毛病也渐渐改掉了,与从前相比,判若两人。高淑贞很快发现,杨威用对了。东涧溪与西涧溪之间的主街,两侧都是住宅,按理说也不算窄。但因沿街农户门前堆满杂物,占据很大空间,车辆难以穿行,加上道路泥泞,需要拓宽和硬化。要拓宽,就得清障,杨威有了用武之地。杨孝坤住在东涧溪,房子建得很气派,门前有个缓坡,砌着台阶。要拓宽街道,须刨掉土坡、砸掉台阶,等街道修好后,再重新砌台阶。但杨孝坤不让动,跳着脚骂街,施工队知道惹不起,就给杨威打电话让他快过来。杨威匆匆赶到,一看现场,就知道是父亲理亏。换作别人家,他可能就不费口舌,直接下令砸了;可这毕竟是自己家,面对的是自己爹,他一时没了词。这时,围观的村民表情各异,等着看场好戏。众目睽睽下,杨威有些发窘,心里明白,别人等着看笑话,自己没有退路。他干咳几声,凑到父亲身边,悄声说:“爹,修路是村里大事,您得配合哩。”“你说啥?”杨孝坤一愣,以为听错了,手掌遮耳朵,朝儿子侧过身子。自儿子当上“干部”后,杨孝坤脸上放光,人前人后,背着手走路,肚子往外挺着,说话嗓门高了八度。今天,他高门大嗓地骂街,就是爹仗儿势。这会儿,见儿子赶来,以为是来增援他的,没想到儿子来了这么一句。杨威嗓子有点发干,又凑近半步,补充一句:“您是老党员,得带头哩!咋能扯后腿?”“好你个私孩子!你这没教养的,是这样同爹说话的吗?”杨孝坤气得一蹦三尺高,唾沫星子喷了儿子一脸,扬起手,要扇儿子耳光。杨威慌忙后退几步,抹了把脸。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大笑。杨威脸涨成酱紫色。长这么大,只有他教训别人,哪有被别人教训的?更不用说在大庭广众下。这让他非常难堪,一股无名火腾地升起,直冲脑门。若不是父亲,他早一拳抡过去了。他本想息事宁人,劝退父亲;没想到,父亲这么不给面子。其实,杨孝坤也觉得难堪,怪罪儿子不给他面子,想仗着当爹的威严,几句话把儿子唬住,别让旁人看笑话。他哪曾想到,有其父,必有其子!听到众人哄笑,杨威头脑嗡一声,知道今天这一关,是躲不去了,心一横,干脆豁出去,当即脸一沉:“爹,您别耍横。我是管这事的,您不同意,我咋拆别人的?今天您同意得砸,不同意也得砸,我是砸定了!”说罢,他手一挥,“你们把我爹架开,砸!”人群中,好多人发出赞许声:“就是,就是,这才像话。”两个大汉应声上前,架住杨孝坤,往屋里送。杨威见状,怕再生出事来不好收场,头也不回走了。“你这个不肖子孙,我白养你了……”杨孝坤差点背过气,连连口出脏话。村民哄笑起来,还没容他骂完,两个大汉连拖带拽,将他架进屋,往沙发上一塞,赶紧逃离。门外传来乒乒乓乓声,施工队开始砸台阶了。这声音,声声敲在杨孝坤心头。他挣扎站起身,刚要挪步,忽然“哎哟哎哟”、瘫坐在沙发上,直嚷心口疼。老伴赶紧扶住他,一边帮他揉胸口,一边埋怨:“你逞啥能哩?修路是为全村好,哪家碍着了都得砸,又不是砸咱一家,你逞能一辈子,苦头还没吃够啊?”杨孝坤恼羞成怒,劈头盖脸朝老伴撒气:“你个败家娘儿们,你懂个屁!儿子胳膊肘往外拐,当着街坊欺侮我,今后还让我咋做人?别人还不得骑在我头上,拉屎拉尿?”见杨威铁面无私、大义灭亲,村民既佩服,又受震慑。拆到谁家,若有说半个不字,只要杨威往跟前一站,就没人敢吭声。东涧溪的清障工作从此顺风顺水。受此启发,高淑贞照葫芦画瓢,西涧溪和北涧溪的清障工作,都是选用本村年轻人负责。在马家修路时,就安排马家的年轻人干;在赵家修路时,就安排赵家的年轻人干。这些人同清障对象沾亲带故,容易沟通,不易激化矛盾。她明白,这活儿,老实巴交的人干不了,必须是原则性强、有棱有角的人,才能胜任。这些人,统统受杨威指挥,高淑贞取了个漂亮的名称,叫“为民服务队”。为民服务队成员,都是一些年轻人,以前大多不太安分,有的聚众惹事,有的仗势欺人,有的偷鸡摸狗,在村民眼里,都不是善茬,平时唯恐避之不及。但他们在高淑贞面前,却是毕恭毕敬。因为他们都曾是她学生,对她都有敬畏感。这些年轻人,文化程度不高,没啥技能,打工不顺,见李叶枫和杨威受重用,也纷纷回村,主动找到高淑贞,也想在村里谋个事。高淑贞欣然接收,都把他们安排进“为民服务队”。后来,村里修路、治水、征地时,因为有他们的力挺,拦路虎被一一搬走。对这些年轻人,高淑贞并不是放羊式管理,而是给他们戴上“紧箍”。拆迁时,先让村两委上门,有说有商量;只有遇到蛮横无理的人,村两委无计可施时,才让他们出面,起震慑作用。他们出面前,高淑贞约法三章:不得动武,不许谩骂,一定要当众处置。这招儿不常用,但很管用。从小在农村长大,高淑贞深知农民的习性。所以,她的用人之道独具一格:人尽其才,把短处变长处。比如,让爱挑拨的人管调解,让爱打架的人管治安,让爱挑事的人管监督,让爱提意见的人出点子……昔日人见人嫌的捣蛋包,如今成了高淑贞的座上宾,一些村民不理解,在背后讥讽她,有说她用“歪苗“,有说她“收破烂儿”。还有人贴她大字报,上面写着:高淑贞,不简单,用了一伙下三滥,棍子队,斧头帮,要把三涧溪砍光。话传到高淑贞耳里,她自村民代表大会上说:“如果只盯着人的缺点,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到处是可用之人。对这些小年轻,你推一把,就是对手;你拉一把,就是朋友。‘歪苗’只要从小扶正,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破烂儿’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变废为宝。树要皮,人要脸,谁没有自尊心即使犯过罪、判过刑、走过弯路的人,只要接受了改造,他们也想重新做人,也想得到别人夸奖,也想得到别人尊重,也需要得到别人关心,对他们,我们不能歧视,要以人为本,多关心、多爱护,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不能把他们往外推,不能让他们破罐子破摔。”高淑贞这番话,让这些年轻人心里暖暖的。这些年轻人,多多少少走过些弯路,光是进过“局子”的,就有七八个,有的因偷盗,有的因打架。当然,他们还不是最恶劣的。东涧溪有个年轻人,是杨孝坤的侄子,在野外套野兔时,工具被几个孩子搞坏,竟残忍报复,连杀仨孩子,被法院判处死刑。那时的民风之差,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平时遭人白眼,逆反心理强,本来自暴自弃,见老师高看一眼,从不嫌弃他们,心里倍感温暖;有了荣誉感,也增强了信心,渐渐振作起来,自觉改掉坏毛病,走上了正路。村庄的发展,让这些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也为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有的借钱买来挖掘机,有的凑钱购置工程车,纷纷到工地来揽活。那时,农村工程项目还没搞招投标。高淑贞想,肥水不流外人田,修桥铺路的活,技术含量不高,应尽量让村里人参与,既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又可稳定思想、促进和谐。所以,每当有工程项目时,村两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负责在村内选队伍,最后在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