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进城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49.html

小梅进城

-------六十年代大杂院里的故事

文/王金龙

小梅坐车来到县城时,已经快到中午时分。早上起来娘叫她吃个糠菜团子,不撑晌,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车站离到爹的新家还有三里多地,走过去也不知能不能赶上吃午饭。

小梅到县城爹的新家这是第二次,上次是跟哥哥一起来的,一转眼也有两三年了。好在县城变化不大,小梅路也记得,一条大道走下去,过了两座显眼的楼,拐进胡同看到很多平房,那就是爹和后妈住的大杂院了。

小梅这次来是有任务的,到了春上,家里揭不开锅,娘的哮喘病又犯了,晚上齁齁的睡不着觉,哥哥急的抓耳挠腮没办法。想想小梅也长成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让她到县城,女孩子见了爹好说话,叫父亲能给几块钱,度过难关。

来时娘又反复交待,要看眼色行事,不要守着爹的新媳妇提要钱的事。小梅认真听着,一一记在心里。

小梅的爹和娘离婚有五六年了。爹有文化,当教员,人也长的高个淸秀。当年在庄乡镇上教学,每月回家来,小梅小时候记的爹回来每次都给她和哥哥买糖果吃,娘也忙活抱柴禾烧锅做饭。

后来爹调到城里当了干部,回来的时候越来越少。再过几年,爹回来要给娘办离婚,小梅不知道啥是离婚,只看见娘在灶窝里哭了好几回,篷头垢面,人也老了很多,原有的哮喘病更重了。

那个年头干部进城,穿上制服再也看不上乡里的黄脸婆,闹离婚的很多。小梅的爹离婚后又找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说是原来一起办扫盲班认识的女干部,结婚生子,在县城安了新家。

小梅的爹还是掛念孩子,刚安家那会儿,叫人把小梅和哥哥接来在大杂院住几天,新进门的媳妇没好脸,爹就赶紧把他们送回乡里去了。平时逢年过节也托人带点钱物给他们,也是偷偷的怕惹刚娶的媳妇不痛快,看来爹再婚了也是不容易。

小梅赶到爹的新家,还是过了饭时了,爹和后续的妈已经上班去了,只有保姆和爹新添的两个孩子在家。大的是个女儿,三岁多了,小姑娘长得天仙般的漂亮,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可就是死聋,这么大了一句话也不会说,只会啊啊的比划,医院,都说可能是先天性聋哑。周围邻居们慢慢的了解到这种情况,就有人多嘴多舌,说梅子的爸爸没安好心,如果不离婚,生下的孩子各个都很正常。把家里的原配离掉了,再找城里有工作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就是聋哑,这不是遭天报应吗?

这话传到梅子后妈的耳朵里,把后妈气得好几天喘不过气来。她想去骂街,又感到失了她工作人员的身份,她决不相信自己怎能生出个聋哑孩子来。所以,她也在千方百计的四处打听,看有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消除聋哑的办法。最近听说解放军有军医用针灸能治好聋哑,她正托人四处联系。

聋哑女儿三岁时后妈又添了个小子,长的虎头虎脑,惹人喜爱。也不知听谁说的怕母亲的奶水有问题,这胖小子生下来就没让吃人奶,而是买了奶羊,由保姆每天挤羊奶给他喝。眼看半岁多了,还是感到有些异常,就是孩子睡着了,再大的动静也惊醒不了他。看着两个孩子这个样子,真叫梅子的爹和后妈心都揉碎了。

保姆见小梅还没吃午饭,就把剩菜剩饭拿出来热热给她吃。白面包皮的粗粮窝窝加咸菜,小梅一口气吃了两个才算稳住神,在乡下家里一春天吃糠菜团子,难得见个净粮食吃。

小梅吃饱饭,聋哑的小妹妹一开始见她眼生,可一会儿就熟悉起来。小梅拉着她的手教她用绳翻花,在地上跳房子。小姑娘真机灵,一学就会,还咯咯笑着比划她学的新东西。小梅心想,要是她能开口说话多好啊,真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

晚上,爹和后妈见到小梅一怔,爹问:你自己来的?家里面有事了。小梅赶紧说:没有,俺娘打发我来看看。

晚饭时,爹和后妈还在商议给小姑娘找军医针灸治疗聋哑的事,后妈很坚决,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坚决去看,花多少钱也舍得。爹在那里则劝她再多了解一下情况。

第二天小梅起床时,爹已吃过早饭匆匆忙忙上班去了。后妈留在家里,等着女儿起床后带她去看军医。几个人吃过早饭,后妈问小梅愿意和她一起去给小妹看军医吗?有事好有个帮手。小梅想想在家也无事就答应了。

后妈推来自行车,让小妹坐在前面,等她骑上后小梅坐到后座上,三人摇摇晃晃,向城南军医医疗所奔去。

那年头中医针灸正在盛行,一根银针治百病,对聋哑病也不例外,到处宣传通过针灸让聋哑人说了话。小梅的后妈也是听了宣传奔着军医针灸来的。

到了军医所才了解到,来看针灸的人还真不少,先要排队等着医生做门诊检查,然后再确定到哪科针灸。待到检查完毕排到聋哑门诊,已经到下午了,小妹妹饿得直哭,后妈让小梅到街上买了几个包子回来,几个人吃下就当午饭了。

进了针灸室,看到医生拿着长长的银针往病人身上扎,吓得小妹直往她妈妈的怀里扑,并且哇哇叫着往外跑。后妈一个劲的给她比划,告诉她不痛,扎了针她就可以唱歌说话了,小妹妹瞪着惊怵的大眼睛,含着泪水点点头。

到了该给小妹针灸了,医生嘱咐后妈一定把小妹抱好,不要躲闪。后妈看着有近二寸长的银针,心里也有些紧张,她让小梅坐在身边,帮着抱住小妹,她和小妹把头扭到一边不敢看。

医生拿起消毒好的银针,慢慢捻着扎到小妹的太阳穴上,小梅的心提到嗓子眼,闭上眼睛不敢看,两手冒汗,她感到后妈的身体也在颤抖。她以为小妹会大哭起来,但是没有,小妹只啊了一声就不太动了,看来针灸还真是不太痛。后妈和小梅的心慢慢放松下来。

医生把针捻进有一寸深,又在后脑扎了几针。医生说聋哑分好几种,如果扎对穴位,几个疗程下来就应该有效果。在针灸完以后,医生又告诉后妈,治疗聋哑,一方面靠针灸,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语言口型训练,让孩子对口型发音,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音意识。

小梅与后妈带着小妹回到家,天已经黑了,爹也回来了。后妈把今天看军医针灸的情况讲给爹听,她仿佛看到治疗女儿聋哑的希望,虽然七天治疗一个疗程要不少钱,但她告诉爹宁可生活紧一些,也要坚持下去,至到把女儿的聋哑治好。

吃过晚饭,后妈带着小妹到里屋练习口型发音去了,小梅赶紧把老家及娘犯病的情况告诉爹,爹长长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难色。

爹肯定把小梅来的意图告诉了后妈,小梅很快就感觉到了。后妈的脸拉得老长,没有好脸色。这也难怪爹了,工资钱都掌握在后妈手里,她不同意爹拿不出钱来。

小梅心里也是忐忑不安过了一天,给爹心里添麻烦,又想到拿不到钱怎么给家里有病受罪的娘买药,真是心酸地自个流泪,更没有心思逗小妹玩了。

挨到晚饭时,后妈也是快语快嘴的人,憋不住当着小梅的面数唠起爹来:当初和你结婚时,你说老家离了什么也不用管,可这几年就一直没断线。我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孩子是亲骨肉想念来看看也是可以的,可你不能胳膊肘往外拐,拿钱还要再养一个,女儿治病又要花钱,工资就那些,这日子可怎么过?

后妈越说越激动,嘴角上冒出了白沬,小梅听着吓到哭出声来。爹脸色越来越难看,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一推碗筷大吼一声:不过就是了!碗筷就势掉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哐啷”声。后妈更怒了,她大哭起来:你还摔碗筷子吓唬我,这日子真没法过了。一边哭一边拉着小妹往门外走。

爹忍了忍,赶紧起身拉住她们,连推带劝把后妈及小妹让到里屋去了。

一家人晚饭也没吃成,小梅吓到踡曲到墙角里,她知道,这钱是要不成了,给爹说明天回家吧,再苦再穷也不能来给爹添麻烦了。

挨了一晚上,一大早小梅就起来,照照镜子,两眼肿得像桃子一样,一晚上没少流了眼泪。简单吃两口饭,爹推车子送她去车站。

从家出来去车站路过爹办公的大楼门口,爹停下车子让小梅等他一会儿。爹进去好一会儿,另有一位叔叔跟着一块出来,小梅听到爹不住的说谢谢人家,又说下月一定还上。小梅听出来了,爹借这位叔叔的钱了。

到了车站,小梅搭上头班回老家的车。爹送她上车时,手里塞给她拾元钱,又再三叮嘱她,不要把这里的事情告诉家里人,小梅懂事的点点头,爹转身走了。

小梅在车窗望着爹远去的背影,手里攥着爹借来的拾元钱,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王金龙男年出生,山东阳谷县人,中石化退休干部。虽然是理科生,但对文学由衷的喜好,从中读出人生的另一番感受。没有文字功底,更没有系统的文学知识,只凭兴趣广泛阅读。有感悟时也写点文字,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涉及。

壹点号悠然居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zn/3876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