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济南1月19日讯(记者马云云),媒体融合转型深度推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初成规模;,改革创新、奋发图强,构建全新影响力。1月19日下午,齐鲁传媒奖颁奖暨报系总结会举行,齐鲁报系59件作品、73名员工受到表彰。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齐鲁报系媒体融合转型深度推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初成规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齐鲁报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媒体转型为主线,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强势。
在融合转型的关键时期,齐鲁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在重大主题报道、媒体融合转型、稳固经营阵地、素质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不俗的业绩,尤其在新媒体产品创新和融媒体业态再造方面有了明显突破。年度齐鲁传媒奖,就是立足表彰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坚持融合意识、精品意识、产品意识、用户意识标准,经过层层评审,评出优秀员工73名,优秀作品59件,包括金奖12件、银奖19件、铜奖28件。
本届传媒奖在去年的基础上,突出展现新媒体产品创新、融媒体业态再造等融合转型成效,设置了最佳融媒体报道奖、最佳融媒体策划奖、最佳新媒体传播奖、最佳新媒体产品奖、最佳融媒技术创新奖、最佳融媒营销奖、最佳经营创新奖、最佳事业拓展奖等奖项。
获奖作品及项目,既有《上合行——晚报记者走七国》等主流新闻策划,也有《新动能山东能》等本土新闻报道;同时突出融媒及用户评价机制,晚报视频运营多点开花、情报站平台运营升级、“找记者、上壹点”等一批重磅融媒产品脱颖而出。同时,年齐鲁晚报深耕行业资源,推出一批新项目和新产品,数据车展、“齐鲁未来星”研学游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淘宝大学山东分校等项目则进一步拓展了事业发展空间,营造了新的影响力。
年,齐鲁报系将以“构建全新影响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构建新型智能传媒。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智能化内容生产、智能化大数据应用步伐,向改革要出路,以特色谋发展。自觉承载起光荣使命,担负起神圣职责,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作为,改革创新,奋发图强,坚决打赢融合转型攻坚战。
重整行囊再出发,融媒意识不能缺
齐鲁晚报融媒编辑调度中心编辑李晓东
从年来到融媒编辑调度中心,晚报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平台。年,在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得以在夜班编辑的岗位上快速成长,但自身能力欠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身处转型期,对融媒时代的生存逻辑认知不到位。
年8月份的寿光水灾报道,让我充分认识到,融媒编辑调度中心是报社转型的关键一环,融媒编辑作为媒体转型的探路者,不仅要对新闻事件的把、握做到驾轻就熟,更要对媒体融合有充分的认知。
我既参与了寿光水灾的一线采访,也参与了后方策划调度。尤其在现场采访时,认识到自己还是固化在一个纸媒记者的思维定式中,在现场缺乏随手拍新媒体素材的意识。后方调度时也仅仅站在报纸版面呈现的角度上,造成新媒体素材的缺失。例如在两名辅警救人时被洪水冲走的现场,再华丽的文字也抵不过一段视频给读者和用户带来的现场感强。由于缺乏拍摄视频新闻的意识和技巧,让报道陷入同质化的境地,影响了新闻最终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效果。
在融媒时代,作为坚持内容为王转型思路的传统媒体人,除了坚持好报纸固有的深度,还要从智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主动求变。内容方面,除了要注重于向自身擅长的产品链领域延伸,增强传播效果以外,还要有一次生产、多个端口多次发布的意识,实现融媒体时代的多样性传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互联网大潮让我幸运地成为一名融媒探路者,经历转型阵痛,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我将重整行囊再出发,坚守内容为王的阵地,开拓融媒体的新疆域。
融媒体时代更需练好内功
齐鲁晚报济南事业部记者王皇
年是我工作的第5年,虽然在报社我已然是一名老记者,但在融媒转型的当下,相比我们很多的“90后”全媒体部门同事,我反倒是一名“新记者”。新媒体的编辑和写稿方式,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学习的新技能。
我们有齐鲁壹点融媒平台,我们的脚步可以带用户去到更多的现场,在这个平台上,我在采访中会去想,用什么方式让用户们能更快、更方便、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报道。短视频怎么拍、什么样的写作方式能在手机上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在采访现场身兼多职的时候怎么能采访到位,融媒时代,我也会有本领焦虑。不过,不论是报纸记者还是融媒记者,始终离不开的是内功,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年我与同事刘雅菲采写的《济南“大水缸”上游何来黄绿臭水》稿件获得最佳融媒体报道奖银奖。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就注意录制视频素材,在稿件见报的同时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