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月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的征稿启事,平时喜欢写作的我不禁有些跃跃欲试,但又似乎没有合适的题材可写。忽然,一个念头冒出来,写一下自己的故事。可是,这念头仅是一闪,随即便偃旗息鼓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出这个故事,这些年来一直战胜不了自己的内心,想写出来确实有太大的难度。这天,当我坐在书桌前不经意间瞥见前些日子写在本子上的“众志成城”四个大字时,眼前瞬间浮现出那些感人的抗疫画面:援鄂医护人员明知危险,毅然逆行武汉;医院内感染者勇敢与病魔作战、最终战胜病毒获得新生……与他们相比,我是何其渺小。在疫情肆虐时,我无法成为逆行者中的一员,风雪中,志愿者们严格防控,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危险,他们与死神仅仅咫尺。国有大殇,从疫情中走来,这是全国人民的一次重生,那么,当年从火灾中走出来的我,也算是自己的一次重生吧。在经过了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开始写自己的《重生》。坦白说,在写的过程中停笔好多次,我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笔触去记录这段往事,确切地说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揭开那块伤疤,往往写着写着,已经泪流满面。真正面对,似乎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当执笔坐在桌前,面对的是刻骨铭心的一段往事,感受到一份痛彻心扉的疼。眼前,火就在那里熊熊燃烧,甚至耳边能听到燃烧时的“嗞嗞”声。换一个画面,是手术台上一个八岁的无助的小女孩,旁边是手术刀的“咔咔”声,能听到植皮缝合时线穿过肉皮的声音……也许,这所有的一幕幕今生都不会忘记,永远真实地存在记忆里。“写作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依稀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也许,于我,不过是想用文字这一载体稀释所有苦难的浓度而已,那些感慨的文字始终被赋予精神寄托的角色,让我得以在这份文字的庇护下寻找到继续向前走的勇气。追忆往昔,究竟何时爱上的文字?是与自己热爱的工作擦肩而过时写下的无助?是某道异样目光刺痛自尊时写下的仿徨?还是终于看清命运于我唯有自嘲时写下的那份苟且……沿时光隧道一一查找,我竟然找不到那道明显的分界线,对文字的这份爱是在无声无息间悄悄开始的,就如在不知不觉间对某个人的依赖,虽不轰轰烈烈,但却历久弥新,早已在不经意间渗入自己的生命。断断续续,就这样在回忆中慢慢写着,当泪水将视线模糊时,便停下来平抚一下心情,想想抗疫中那震撼人心的画面,在这样的一份鼓舞下,终于在几天后完成了这篇《重生》,深深吸口气,将它投到了征稿邮箱里。6月9日,当看到山东散文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