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纪录片《高三》《高三》
去年十月份左右看过了周浩的纪录片《高三》,最近为了写推文,又重温了一遍。
片中开头部分班主任王锦春对镜头说:体制外的人可能会批评我们的做法,但体制内的人会理解我们。
看到这里本以为是个抨击高考体制的纪录片,但看下去发现还是挺正能量的。正如导演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本来想拍一个批评高考体制的片子,结果拍成了励志片。
说实话,虽然高中毕业两年都不到,但是对高中生活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仅有的一些印象不是有关高三,也不是高一高二,而是高四。
高中前三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高三百日誓师的那个下午,我萌生了复读的想法。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但是我想复读并不是因为成绩差(虽然这是个事实),而是因为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
那时候觉得高中一直都浑浑噩噩,高三时更是无法忍受舍友晚上挑灯夜战的噪声,所以很多个夜晚都是戴上耳机听着摇滚音乐入睡的(因为只有摇滚音乐才能掩盖住噪声)。
就这样,顺其自然地等待着高考的到来,或者说当时已经感觉无力回天了,其他同学迎接高考是为了大学生活,而我则是为了另一段高中生活。
年6月23日出高考成绩,27日去衡中报到。是的,河北衡水中学。
在衡中复读一年的苦与累就不多说了。现在z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
那一年,我睡觉没有脱过衣服。
那一年,我没有洗过脸,总是洗头的时候顺便擦一下。
那一年,我去食堂吃饭,吃饭加上来回上下楼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那一年,我没有在食堂吃过午饭,总是早上顺便买两个鸡蛋,中午躲到被子里面吃。
那一年,我平均七天大便一次……
写下这些话,并不是想说衡中的学生多么苦,在我看来,每一个为高考拼搏奋斗的考生都值得敬佩。
作为过来人,有人批评指责高考制度,说它不公平、不合理,对比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在我看来,中国大陆还没有比高考更公平更合理的制度。
也有人说,高考制度存在即合理,而且它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我觉得这种看法比上一种更荒谬,因为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与国内外的同龄人相比并不突出,他们只是更能吃苦,更善于服从和忍耐。
而服从和忍耐,有时候并不是优点,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看一下片子,一部好的纪录片并不能改变什么,它只是让我们认识到什么,而改变是从认识开始的。
文章来源:第一影谈,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2
艺考开始了,济南火车站全是背着行李的艺考生2月12日,在济南火车站站台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艺考生们背着沉重的画板画架颜料盒等来赶火车。一年一度的艺考即将拉开序幕,艺考大军们又开始奔波于各个考点之间,不容易!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记者王媛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3
养一名初中生一年要花8.8万元其中补习班费用是大头过年前,杭州观成中学设计了一份特别的调查表,在放寒假时以邮寄的形式送到全校每一位家长手中,由家长和学生一同填写完成后上交。
这是一份“年度育儿总结”,也是一份“年度育儿账单”。
现在,这份调查有了结果。让人吃惊的是,在杭州养育一名初中生,每个家庭的平均支出竟高达元!
这份育儿账单问卷
一共分成27个小项
和支付宝年度账单比起来,钱报记者收到的这份年度育儿账单似乎对家长们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这份“年育儿账单”,是杭州观成中学的老师们设计的,在上学期结束时,以邮寄的形式送到全校每一位家长手中,由家长和学生一同填写完成后上交。
这并不是观成中学第一次在家长当中开展育儿年终总结。上一年,该校推出的总结方式是“家长期末成绩单”——成绩单上有10项考察科目,包括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生活习惯培养等,等级评定由孩子填写,为家长过去一年来的育儿工作作出评价。
这一年的调查,是在上一年基础上制订的,将育儿项目进行了细化,用具体的数据说话。
钱报记者仔细看了这份“年育儿账单”,分为六个大项——学习类、生活类、休闲娱乐类、亲子沟通类、家校联系类和陪伴类。每个大项里都有若干个小项需要家长统计和填写,包括补习班费用、书籍资料费、饮食费用、旅游出行费用,其他的还包括:每周表扬/批评孩子的次数,与孩子沟通的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阅读的时间等等,一共27个小项。
上培训班的费用
占去养孩子花销的大头
观成中学全校近千名学生,由此产生了近千份初中版育儿年度账单,在各班班主任协助下,钱报记者随机抽取百余份账单进行统计,得出一组杭州初中生一年花费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在调查中,家长在初中阶段最大的一笔育儿投入,是培训班,平均每年2.2万元,最高的达每年6.25万元。但是,据老师讲,这还不是最多的。
“据我所知,我们班上培训班费用超过5万元的人,一只手肯定数不过来。最多的一年要花20万元,但那位家长还没有把账单填好发我,所以没有统计进去。但我认为,与其在培训班花那么大的代价,还不如在校期间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效果更好。”班主任郑燕萍告诉钱报记者。
我们找到了那位一年为孩子读培训班花掉6.25万元的家长。之所以花费这么高,是因为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和科学三门课的补习班,每次2小时的课,费用是元一次。三门功课加起来,就要支付6万多元。
“其实我们压根不想给孩子补课,但是身边的人都在补,如果我们不补,不就被落下了吗?年已经把语文的培训班停掉了,只补习数学和科学。”这位家长说。
另一位在孩子补习班上开销很大的家长则坦言:“现在的初中生,一般多多少少都在上各种大班、小班、一对一补习班,大环境如此,而且孩子的成绩中等,上补习班至少能跟上学习节奏,不上我们家长会焦虑。我们曾和孩子沟通,少上一些补习班,但孩子觉得,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都要上那么多补习班,他不上的话就更落后了。在学习上,只要孩子有需求,我们都愿意满足。”
在学习类开销中,平均一年用于兴趣爱好的钱是元,最高的达到3万元;用于购买书籍资料的平均费用为元。
生活类账单中,饮食平均费用为元;住宿(房租或购房)为元;交通费用为元;还包括元的零用钱支出。
休闲娱乐类账单中,平均每个家庭每年花掉元用于旅游,最高的一家花了元;花在文化艺术上的钱为元;还有元用于网络娱乐。
所有开销加起来,平均一年高达8.8万元!
有人一周表扬孩子60次
有人一年带孩子看50场电影
一周夸奖孩子60次的家长表示,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随口夸两句,并不是刻意表扬。譬如:做的真棒!表现不错,继续努力!这个动作很帅!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整齐干净!知道心疼妈妈了,会帮妈妈干活了,真是好孩子……
“我觉得,孩子被表扬后会心情愉悦,干劲更足,会更认真努力。”这位爱夸娃的家长坦言,自己严肃批评孩子的次数不太多,除非是作业质量完成不好、成绩落后,和长辈犟嘴,用餐时点自己吃不完的食物。不过,这位妈妈很骄傲,“也许是孩子真的长大了,过去一整年一次都没挨过批评。”
在调查中,有位家长在过去一年带孩子看了50场电影。现在初中生学业压力大,这位家长是咋想的?通过班主任,我们联系上了这位“佛系”家长。
她说:“电影是孩子的一项爱好,作为家长,理应支持。而且平时课业比较繁忙,每周六晚上带娃看场电影,也能放松下。我们看的大部分是外国大片,顺便增强一下英语听力,一举两得。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这也是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
家长与孩子一起填账单
能增进沟通和理解
“育儿账单的推出是受到了支付宝年度账单的启发,但支付宝只是钱财金额的统计,我们涉及到的还有学生日常行为的统计。”据观成中学老师介绍,这次账单中的六大项,其中前三项由家长填写,后三项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是学生的经济来源,学生是育儿过程中的核心,我们觉得让家长和孩子分别填写账单中的内容才能使账单数据更准确。”
填写账单时,同学们认真地回忆过去一年与家长的点滴,并凝结成一个个数字,落在这份年账单上。“一开始孩子们拿到这个账单时都有些惊讶,但没过一会儿又显得十分惊喜。”许老师参与了此次年账单设计,孩子们惊讶是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父母在自己身上投入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惊喜则是因为这份年账单让他们回忆起了年一整年的家庭美好时光。
“这份账单不仅对孩子一整年的表现做了梳理,并让他们明白家长为自己付出的心血,有所感恩,也帮家长们算了一本‘账’,从中了解了孩子在教育上的一些需求,以及家庭教育上的优势与不足。”观成中学校长李洁表示,不少学生会因为期末考试而与家长产生一些不愉快,希望这份年账单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彼此理解,减轻压力。(记者沈蒙和)
来源:钱江晚报,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文章综合整理自弘途教育,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吧,联系删除。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