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19.html
邹城,一座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名城,为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名人,历史上,孟子做《七篇》而规矩天下,王粲所做《登楼赋》等诗篇名扬汗青……和改革开放40年来邹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一样,邹城市文学创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力求从文学创作这一角度,来浅谈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成绩,以期邹城文学创作工作有更大的发展与突破。
一、改革开放以来邹城市文学创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1、年开始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其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伴随着“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讨论,我国整个文学界历经多次思潮的洗礼,也涌现出了诸如“伤痕文学”等文学样式。邹城作为一个县级市,文学创作活动相比较于周围县市区或国内类似县市区,无论是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文学活动还是创作数量、质量均为翘楚。总结起来,改革开放40年来,邹城市文学创作活动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作领导机构由空白到专业。改革开放以前,邹城市没有专门的文学创作领导机构,只是由文化局代管。年,县文化局设文化艺术股,年4月,邹县重点作者作品讨论会在钢山剧院举行。年10月县文化局设立文艺创作组,文学创作进入有组织阶段,年,创作组撤销,文学创作进入自流状态。年3月,邹城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宣告成立。该组织发挥“指导、协调、联络、服务”的职能,为党政与文艺工作者之间架起桥梁,文艺创作转入有组织的状态。年7月,邹城市作家协会(简称作协)成立,邹城文学创作工作进入专业化轨道。年,市政府投资余万元,为文联购置办公场所,占地4亩,为江南庭院式建筑风格,院内翠竹环绕,丹桂飘香,环境优雅。目前,市作协有会员余人,设有主席1名,副主席3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名,另有顾问、名誉主席、理事若干名。在作协统一协调、调度下,组织市内作家开展文学采风、作品研讨、征文、举办笔会等活动,体现出邹城市作家队伍的集体性、统一性和凝聚力,为邹城市各行业、各镇街工作实践转向文学作品提供了有力帮助,也为各作者丰富创作内容、拓宽创作领域提供了契机。年,由邹城市散文作家为班底的济宁市散文学会成立,为邹城市散文创作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二)阵地建设由单一走向丰富多元。阵地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前,邹城市仅有的一块文学阵地就是《邹县大众》文艺副刊,编发了大量邹县本土作者的作品,为鼓励文学创作、挖掘文学新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虽然邹城市的机关报已历经多次改名,但其副刊一直没有停办,至今依然在繁荣邹城文学文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年1月,邹县文化局恢复创作组后,该创作组创办文学刊物《惊蛰》,内部发行8期,收录90多人次的作品,可惜该刊物于年停办。年,文联、作协成立后,组织《邹城文艺》创刊(-年,更名为《邹城文学》),内部发行,目前该刊物已出版60余期,余万字。年,作协又自创内部《邹鲁作家》,刊发本地及部分外地作者作品,至年12月,共出版期。年,市作协又创办《孤桐诗歌报》。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