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生命语文熊芳芳”, 安徽考生
前言: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疾病,吃的食品、喝的饮品、用的物品都被严重污染了,大大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空气污染,引发了许多官司。这不,“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这两个本不相干的人物,现在也一同走进法庭,打起官司。
起诉书
原告:食品安全
被告:空气污染
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改变现状,赔偿食品馒头卖不出去的损失。
证人:所有食品
起诉人:食品安全
时间:年6月7日
庭审现场
法官:好,现在开庭!我们把时间交给原告和被告。
原告控诉:法官你好!今天,我将被告告到法庭,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行为,也是所有食品的愿望。在这里,我要控诉被告的罪行。他坏透了,只要有空间,他都无孔不入,连我们进入梦乡他也悄悄溜进我们的身体,连孙悟空也望尘莫及呀。这不,我刚刚出锅的又白又胖的大馒头,顾客吃了马上就中毒了,医院抢救,化验结果是我的馒头上有空气毒素,我的生意被迫停止,从此赋闲在家。要求被告彻底改变现有状态,赔偿我食品卖不出去的损失人民币五万元整。
被告申诉:法官大人,我冤枉啊!原告的诉讼确是事实,他的馒头中毒也是我所为,但我也是受害者呀!各位请看,我现在的身体大不如前。想当初,我有一个清纯的体魄、干净的灵魂,在树林里,我是清新的,在大海里,我是碧绿的,在天空上,我是湛蓝的,在太阳下,我是透明的,即使到了夜里,我也是月光下凤尾竹的好伙伴。
(被告一边说着,一边脸上露出了异样的神采)
被告继续发言:可是现在,你看看,我灰头垢脸的,虽然我想“灰不溜秋靠边站”,自生自灭算了,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风一来,我又到处乱窜,只得随风潜入夜,到处去害人。我不仅害人,而且还害了许多许多的植物和动物、大山和大河、商店和工厂。为什么现在日月无光,那都是因为我的作用,为什么现在山水变色,那都是我的功劳。各位想想,我身上的毒素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我每时每刻都在煎熬啊!
(被告越说越伤心,越说越气愤,眼角挂着泪痕,眼里喷着怒火)
(全场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法官:(沉重地)刚才听了两位的申诉,我的心里不是个滋味!下面进入合议环节,现在休庭30分钟,等待宣判。
(30分钟后)
法官:全体起立,判决如下:
1.被告的现状都是人类造成的,我代表人类向你表示道歉;
2.我们将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被告的状态;
3.原告人民币五万元的损失由政府买单。
(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初看这篇文章,会感觉作者在构思方面用了点心,将两个对立而又相关的元素联系起来,设置了一种情境:打官司。通过原告的控诉和被告的申辩,澄清了一个事实:被告本身也是受害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类。不过,最后的判决“五万元的损失由政府买单”并不十分妥当,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真实的罪人,越来越多的人要开车,要住大房子,冬季要用暖气,夏天要开空调……在环保这个总利益面前,人类必须在欲望方面有所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找回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所有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所以本文在主题上还不够有思考深度,结尾敷衍了事,蜻蜓点水,流于肤浅,无法击中读者的心。而且,这样的主题并不切合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样的构思和主题,并不切题。如果仅仅向外国青年展示中国的这一个侧面,未免有失公允,而如果这就是“你所认识的中国”,我只能说,你的认识能力比较有限,你看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失偏颇,缺乏一分为二的眼光。这样的文章,太过倚重“技巧”和“模式”,而缺少深刻的思想与成熟的认知,仅靠花拳绣腿的招式是没法征服读者的。更何况,这样的“模式”本身也并不新颖,十多年前就盛行“疾病诊断书”“打官司”“辩论赛”“故事新编”等等模式。如果不苦练内功,拓展视野,提升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想单靠模式在考场上打造一篇好文章,你必然会力不从心。
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
河南考生
红氍毹,四方步,紫金冠,霸王枪,一亮相满堂高朋齐喝彩;连珠肉,盘龙臛,冷蟾羹,水晶糕,一开席满座嘉宾皆激赏。四海五洋的朋友们呵,客从远方来,且让我做东,邀各位遍赏这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
美食与京剧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错过的风景。相较于士大夫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文心消夏静,诗格入秋严”的高雅图景,它们更有人间味儿、烟火气,离寻常百姓的生活更近、更贴心。
我所认识的中国,首先是一个绝美的中国,诗化了生活的中国。在“书藏绝妙画,月赏无声诗”的情调中,人类世俗世界的滔天利欲同满地芜秽皆如落叶般纷纷而下,留下的是母亲温暖的手痕与翰墨词曲的淡香。不信?且听我细讲:
京剧生旦净末丑,讲究的无非是八个字: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以程派程砚秋大师的表演来讲罢,那凤眼传神,柳眉入鬓,说不尽的“琐窗风雨古今物,梦绕云山十二层”,看不够的“绮罗人物,薄透凝脂”,程先生是乾旦,且身材高大,如何能如李碧华所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个中关窍,便在“情境”之中,是以虽非莺莺小姐,亦能为闺房之秀;虽无草满花盈,胜似万紫千红。
《管子》曾言:“巧目利受,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我所认识的中国,又是一个长幼有序、温文有礼、有分有寸的中国。
便说一餐饭吧,长者为尊,幼者承欢膝前。《红楼梦》中有“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一回,“凤辣子”笑语谑谈,逗坏了老祖宗。诸子侄敬奉老母,一餐饭除却山珍海味、珍馐玉盘,还有捧箸的女媳、严谨的礼节、长辈幼儿的天伦之乐。
烹饪有诸多规矩,子曰:“色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割不正,不食”。中华文化于开阖博大处,如海纳百川;于细谨微小处,亦有讲究无数。令人啧啧称奇。
中国人的性格,是上紧的琴弦,是握好了火候的烹饪,是有线的风筝,是有谱的行腔。既美如流水,又峻如高山……
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如今的中国,火候已足,只等豪宴四海宾客;妆点已毕,只待惊艳列国嘉宾。四海五洋的青年朋友们呵,可准备好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了吗?
阅读此文,不禁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有情怀有文采,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对于与美食和京剧相关的古文化知识,作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譬如京剧的专业术语、代表人物、艺术特点,作者都了如指掌,所以文字灵动丰赡,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思考:“程先生是乾旦,且身材高大,如何能如李碧华所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个中关窍,便在‘情境’之中,是以虽非莺莺小姐,亦能为闺房之秀;虽无草满花盈,胜似万紫千红。”而谈及美食,作者并不仅仅以美食的色香味来诱惑读者,作者更注重的是美食背后的文化,譬如餐桌上的长幼有序、天伦之乐,在中国的烹饪中发现中华文化的“于细谨微小处,亦有讲究无数”,所引用的《红楼梦》和《论语》中的相关内容,亦堪称最佳经典。更重要的是,本文有相当清晰立体的层次感:开头两段是总说“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美食与京剧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错过的风景”;中间是分说京剧和美食;结尾两段是总结概括,从京剧和美食中提炼出中国人的性格,最后呼应扣题,结构缜密,非常完美!这不是单靠技巧可以达到的效果,而要靠广阔的阅读视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积淀、敏锐的语感、丰富的词汇、结构的平衡感、诗意的情怀。真正的好文章,呈现的是作者的综合素养。
中华文化,绚丽如花
河南考生
驼铃声声,中欧班列,牵出由古至今的丝路传奇;粤鲁湘川,各色菜系,引出舌尖上的中华美食;创新共享,你我同行,萌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单车……有我中华,绚丽如花。
展望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一带一路正搭建共赢桥梁;俯瞰国内发展,创新文化蓬勃兴起,共享单车正在走进大众生活;立足文化基因,中华文化闯出国门,中华美食走遍世界各地,有我中华文化怎不绚丽如花?有我华夏,正向你款款走来,你可要读懂?
一带一路,正唱响中国国际新篇章。
“你从亘古来,予我丝路绸”一带一路建设,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中欧班列通车加速货物运输的直达时间;丝路音乐悄然扎根于你我心间,共唱丝路《茉莉花》已持续几年;国际丝路高峰论坛的召开,几百项贸易协议的签署……中国之声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少年啊,这是你的中国,你的华夏,外国青年朋友,这是国际上的中国风采!
共享单车,正点亮国内创新指路灯。
有人评论:“创新共享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法宝”。当前,摩拜等家共享单车火爆全国各大城市。扫一扫便骑走,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政府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供了方便。这是中国人的创新智慧,这是中国的共享理念。深入人们心中的创新、共享理念已经点亮中国前行的指路灯。滴滴出行火了,摩拜单车火了,共享行业正在火热进行中,这是的中国创新的缩影。外国青年朋友,这是中国国内的创新共享。
中华美食,正掀起中国文化的世界热。
余秋雨曾对一名大学生说:“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那么,中华美食,既有味蕾上的满足,又有精神文化的深厚底蕴,岂不美哉?《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全国轰动;八大菜系一奏齐,惊艳食客们的眼球,满足食客们的味蕾,更有历史上有名的东坡肉,桃花酿等,中华美食数不胜数,等你品尝。这是中华物质上的文明,更是中国文化上的丰盈与浓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有我中华,傲立东方。美哉,我开放之中华,与世界融合接轨;壮哉,我共享之中华,正传唱创新华章;巍哉,我文化之中华,正传承千年风韵。外国青年,这是我的中华我的国,这是绚丽多彩的大中华!
“一带一路,正唱响中国国际新篇章”,“共享单车,正点亮国内创新指路灯”,“中华美食,正掀起中国文化的世界热”,三个标志性的句子,梳理出清晰的层次,这是考生平时写作时就常用的一种套路或框架,安全,没什么风险,便于作者从结构上整体把握,不致有太大的偏差,往框架里面填充内容即可。不过,填充什么样的内容,决定文章品质的高下。这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言之有物,亦言之有情,作者的语言激情充沛,多用对偶和排比,有骈赋的古韵,特色鲜明,这是其过人之处。
巍巍中华不灭骄傲
湖南考生
朋友,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你手指东方,看看雄鸡展翅的英姿;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你走一走它厚重的土地,看看它瑰丽的面容;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怀着对这个伟大国度的敬畏,去触摸它澎湃的脉搏。中国啊中国,人们为何对你爱得如此深沉?请随我去领略那五千年的荣光与骄傲吧!
文明之光——一带一路
当张骞迈步于西域时,不知道他是否曾感叹过这里的荒凉。平沙无垠不见人,径万里兮度沙漠!但是,他选择了出发,就选择了风雨兼程和义无反顾。怀着光大中华文明的夙愿,他相伴着驼铃和烈日,走向了未知的远方。有多少中华儿女埋骨他乡而默默无名!所幸的是,张骞成功了,尽管被大月氏处处为难,他还是成功地传递了和平与友善的种子,让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消除了隔阂。他不仅带来了葡萄和珠宝,更推动了共享与包容,让更多的人走了出去。所以你看见了甘英为罗马皇帝挂上丝绸,你看见了鸠罗摩什为传承大乘佛教跋涉万里,你更能看见当今中国共享单车兴起,看见习总书记倡导的包容合作共享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你不止是桥梁,也是博大的胸襟,让人看到追梦的赤子!
诗意栖居——美丽乡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穿过婆娑的树林,你能依稀看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胜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景,鞭策着炎黄子孙不断前进。心中有桃源,你便不必去望穿秋水地寻找,这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内涵更是完美契合。村镇门口修葺一新的建筑,平坦宽阔的马路,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而洋溢的笑脸,是时代无声变迁的写照。使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安居乐业,臻于《礼记》中天下大治的境界。我真诚地发愿: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愿这美丽的精神家园永驻心间。这大概是国人不老的诗意与远方吧!
驰向远方——高铁速度
中国速度,震撼世界。从三十年改革开放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到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再到如今高铁速度,让人频繁刷屏。我们不得不感叹:厉害了,我的国!鸟瞰中国,你会为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而震惊,那是新生的希望在川流不息,那是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巍巍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巍巍中华,与国无疆!世界东方屹立着巍巍中华,赤子心中,燃烧着不灭骄傲!
三个颇具匠心的小标题,由古至今,动静相宜,有一种时光的流动感,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这样的结构同样是框架式的,易把握,安全系数高。作者援引了丰富的素材,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描绘出一幅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中国图景。不过,作者以第二人称直接抒情的语句比较多,譬如“中国啊中国,人们为何对你爱得如此深沉?”“一带一路,你不止是桥梁,也是博大的胸襟,让人看到追梦的赤子!”,结尾也是面对中华的直接抒情,所以文章读起来感觉更像是一首献给祖国的赞美诗,而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帮助他们读懂中国的色彩比较稀薄。开头几句尚可,但切忌写着写着就忘形了,忘记了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是谁,忘记了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时刻想象你的面前就站着一位外国青年,你在跟他对话,向他介绍中国。这篇文章的结尾稍微改动一下,扣一下读者对象,就会有很大改观。
雅俗皆乐,幸福中国
湖南考生
唱念做打,生旦净末,“咿咿呀呀”中粉墨登场,她是中国的国粹——京剧。韵律十足,动感四射,她是大妈们的最爱一一广场舞。
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别,但她们站在一起,笑得灿烂:“不,我们都是中国!
历经岁月洗礼,炮火纷飞,京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唱词到唱腔,从服饰到妆容,她就像一个文化符号,使人说起中国,便有个黑脸的包公开始“哇呀呀呀”。而作为舞坛新秀,广场舞的兴起只在近几年,但鲜明的节奏、简单的动作使她迅速在大妈中流行,掀起了一股广场舞热。但无论是高雅的京剧抑或是通俗的广场舞,不可否认的是,她们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享受。那么对高雅还是通俗的纠结就可放到一边了。
偌大的广场,有空地,有戏台,台上是水袖青衣,台下是“动次达次”;台上人沉浸在戏中,或喜或慎,或哀或愤,台下人陶醉在曲中,或进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着台上人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着台下人旋转跳跃,舞步蹁跹。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个人脸上都呈现笑意时,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国,有沉迷京剧的票友,也有喜爱跳舞的大妈,他们的审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没必要争吵、没必要纠结,各人有各人的路。地广物博的中国不敢故作清高,也不撒泼打滚,他推出京剧、广场舞两个姑娘,“谁喜欢跟谁玩儿就跟谁玩儿吧!”于是,他笑了,她笑了,大家都笑了。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现新的面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其文化更是纷杂。古老的文化艺术与新兴的娱乐活动仿佛势不两立,但中国以其融会贯通的包容心将两者有机的统一了起来。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国这个涣涣大国不同的面貌罢了。
当京剧遇上广场舞,大雅遇上大俗,没有争论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赏,雅俗皆乐,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快乐,进而整个中国都幸福。
水袖舞青衣,鼓点动腰肢。雅俗共欢乐,幸福满中国。
将京剧和广场舞这两个对立而相关的关键词联系起来,描绘了一个雅俗皆乐的幸福中国,一个古今融合的博雅中国,中国的包容与多元,丰富与灵动,被作者描绘得妙趣横生。作者语言诙谐机智,鲜活生动,且不乏哲理的闪光:“古老的文化艺术与新兴的娱乐活动仿佛势不两立,但中国以其融会贯通的包容心将两者有机的统一了起来。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国这个涣涣大国不同的面貌罢了。”“当京剧遇上广场舞,大雅遇上大俗,没有争论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赏,雅俗皆乐,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快乐,进而整个中国都幸福。”本文读来轻松,也能给予读者启迪,其实,最切合“外国青年”这一读者对象的特征的,应该是这一篇。因为它不晦涩,不做作,不夸张,不故弄玄虚,不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妄自菲薄,很有亲和力。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研究者及践行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家、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百度优课年度优秀讲师、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第五届“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命题人、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广州市骨干教师”、《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山东师大“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历经三年的研究成果,总主编巢宗祺)一书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成果)一书收录的10位名师之一。年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百年语文教育史上位著名语文学者和著名语文教师)。系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四次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录像课《行道树》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栏目播出。年2月被《教育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生命语文:种子的事业》。年9月被《中国教师》“教学流派”栏目报道《“生命语文”十五年》。出版著作《生命语文》(朱永新题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渊、王开东等题写封底评荐)、《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孙绍振作序,曹文轩、刘亮程、黄厚江、郑逸农等题写封底评荐,入选“中国教育报年度教师喜爱的本书”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年度”)、《语文不过如此》(孙绍振、王尚文、潘新和、王开岭等题写封底评荐)、《高考微作文》(张丽钧、林茶居、苏小和等题写封底评荐)等。近年来应邀赴新加坡及国内各地讲课讲座余场,指导学生在CN刊物发表文章余篇。
生命语文熊芳芳wenxff
欢迎分享,欢迎转发
意在除草,赞赏随心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