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普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山东大学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托“文学生活馆”,进一步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大众阅读品位,助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
文学生活馆团队
承启百年学脉引领阅读风尚
百年山大,文史见长;扎根齐鲁,服务山东。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锡文教授等一批学者依托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于年搭建了“文学生活馆”这一文学经典阅读平台。它以“让经典莅临你的成长,让人类文明星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你!”为宗旨,通过周末讲座的方式免费面向社会开放,推广文学经典阅读,成为学校引领社会文化风尚,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助力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纽带。
文学生活馆系列活动以领读经典、作家讲堂、人文课堂、“经典十课”等内容为主,开设暑期学校、实验坊、学术工坊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传播课堂;采用多媒体融合手段全方位记录传播知识——喜马拉雅FM、荔枝电台、蜻蜓FM、视友网、闪电新闻客户端等让经典随时发声,上下班途中、等人间歇,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走出校园,与实体书店“品聚书吧”联手举办读书分享活动,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力量,从而融入到文学生活中去。开馆至今,共举办讲座近场,现场听众数万人,线下课堂受众近5万人,线上网络受众超过万。
从最初的创意设想到如今独树一帜的公共文化空间,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坚持以文化人,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生活,搭建起了全民阅读平台,引领了文学生活新风尚。
文学融入生活美育润泽心灵
作为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平台,“文学生活馆”经典阅读讲座听众包罗万象,既有高校学生,也有社会各界热爱文学的人士。中科院材料学博士陈家元,因为赴京读博,未能亲临文学生活馆现场,但在学习之余,他几次通过视频音频聆听过文学生活馆的讲座,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温经典、感知“大家”观点,也感受到广大听众对于“文学生活”的意识觉醒和参与热情。31岁的公务员王斌先生,是文学生活馆的“常客”,他很喜欢文学,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赶过来听文学讲座。王先生对举办过的讲座如数家珍,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系列更是记忆犹新。王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文学生活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不仅对兴趣爱好起到了规范正统的引导,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更让他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了精神支点,丰富了业余生活。他很感激山大致力于文化社会化推广,表示这是校地融合的良好举措。56岁的刘女士已经退休,是文学生活馆的资深会员。刘女士几乎每次讲座都会来听,鲁迅精读,音乐聆听,哲学课,文学课,历史课等各类讲座,她都十分感兴趣。刘女士表示:“我退休了,有时间,并且需要学习。很感谢文学生活馆给我这个机会,我很珍惜。”
文学生活馆用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名校名师的亲自授课、内涵丰富的文学内容赢得了市民朋友们的高度赞扬,成为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素养、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教育资源共享服务文化山东
山东大学以文学生活馆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国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精品课程的“走出去”和其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来”,助力山东教育事业发展。
依托百年山大文史传统,借助文学生活馆这个开放式平台,山东大学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邀请各大高校优秀教师、知名学者担当主讲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高校优秀师资聚合到一起,进而面向全社会和网络空间发布高校优质课程。其它高校名师名课通过文学生活馆走进山大,山大精品课堂也借此走进其它高校。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组织学生观看讲座并将文学生活馆的经典阅读模式纳入讨论思考范围,形成了以山东大学为传播中心的阅读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