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是一种服务”的工作要求,济钢高中在学生管理中标准规范,严而有情,严而有度,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一直以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让他们在这里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不断拼搏的精神,这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关键影响。
学生说法:
在这里,学会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得知高考成绩的那一刻,张浩天觉得自己“终于出了一口气”。三年前,张浩天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远远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
进入济钢高中后,张浩天紧跟教学步伐,“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只有学会了老师教的‘大锅烩’,才能琢磨出自己的‘小烧味’”。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语文和物理,“语文老师不完全按教辅材料讲课,喜欢和我们分享新鲜有趣的知识;物理老师很有启发性,鼓励我们轮流讲题,有一次一道题目我们发现了五种解题思路!”
而在刘海龙看来,在济钢高中,自己找到了自信,学会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前觉得自己和优秀无缘,高一时老师带我参加了作文创新大赛,拿到了全国一等奖,这让我感觉自己完全可以和优秀的同学一拼高下。”在这种信心鼓舞下,刘海龙飞速进步,今年高考取得了满意成绩。
其实张浩天、刘海龙只是万千济钢高中学生的代表。自建校以来,济钢高中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被众多重点大学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捷报频传。
教师体会:
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家孩子看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学生,济钢高中一直采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办法进行正面引导,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成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也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多位老师这样说道,要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这里的老师有着认真不服输的劲头、敬业奉献的精神。每年高考过后,学校都会组织经验交流会,让高三老师为其他老师分享经验和教训。有些老师十几年来的教案一直保留下来,得以持续总结完善。
近年来,山东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为了摸清其中的出题思路,济钢高中所有任课老师在第一时间将过去10年的全国高考卷都做了一遍,并总结汇编出一套校内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
不仅如此,在济钢高中,平时大大小小的考试,任课老师都会陪学生一起参加。在考试中发掘平时教学时的重点和不足,再有针对性地改进。
师资力量就是学校的法宝和核心。济钢高中一直坚持“以师立校,以师兴校”的发展策略,实施名师工程。如今,济钢高中拥有特级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各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60余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及中心组成员20人,高级教师80人。
迎战新高考:
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最优选课组班方案
采访中,所有人都不避讳济钢高中建校时曾经是一所“排名倒数”的学校,年刚建校时,排名落后的钢中人,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老师和学生共同拼搏,历年来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新高考政策即将在全国全面推行,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由数学、语文、外语三个科目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个科目的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学生可在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中自主选择。
针对“六选三”的课改内容,济钢高中提出了可有20种不同的组合方案。为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济钢高中将这20种组合方案全部开课,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制定最优化的选课组班方案,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搭建学习平台。
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大学的路径选择,济钢高中还推出了具有钢中特色的课程体系,涵盖身心素养、语言与文学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技术能力、艺术素养、交往与实践能力等8个系列,为培养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提供了舞台。
今年高考结束后,济钢高中组织了64名骨干教师赴浙江大学开展新高考专题培训,希望借助此次培训,为迎战新高考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新动能,推动济钢高中“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