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吃的东西,一不小心吃多了就成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9月1日是第十五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三减+三健,健康新动力”。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于年发起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为什么要“三减”?如何做到“三减”?本报采访了山东省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长刘丹茹。警惕面包、冰激凌等食品中“藏起来”的盐“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偏高会大大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病的发病风险。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减盐是公认的最简单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刘丹茹说。具体到食盐摄入量,《母婴健康素养55条》推荐一岁内幼儿无盐饮食。2-3岁幼儿每人每天不超过2克,4-6岁幼儿每人每天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每人每天不超过4克。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盐。“由于山东的饮食习惯等原因,山东人食盐摄入量一直较高。”刘丹茹告诉记者,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山东人食盐摄入量已经有所下降,但是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仍然高达10克左右。“在家庭烹饪过程中,应该少放盐,为了让口味能够适应,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可以按照5%-10%的减速逐渐减少用盐量。”刘丹茹建议大家使用定量盐勺。值得注意的是,定量盐勺是以“一平勺”为计量单位,而不是满满快溢出来的一勺。烹饪过程中,晚加盐比早加盐好。在饭菜出锅的时候添加少量的盐,而不是在烹饪过程中加盐让盐被吸收,从而可以少放盐而不减少咸味。同时,很多调味品调味汁都含盐丰富,要减少使用酱油、蚝油、豆瓣酱、海鲜酱、味精、鸡精、沙拉酱、蕃茄酱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平时尽量选择低钠调味品。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减盐、低钠品种的调味品,比如低盐酱油、低盐酱、低盐咸菜等。“可以用葱、姜、蒜、辣椒、醋、胡椒、香草、香料、陈皮等为食物提味,逐步改变依赖盐提升口味的不良习惯。”刘丹茹介绍。“盐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品中,比如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要警惕这些‘藏起来’的盐。”刘丹茹提醒,购买加工食品注意钠含量,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每食用分量)含钠量最低的食物,不同品牌同类食物含钠量也可能不同。此外,应该我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含钾量高的食物摄入量。有些食物不加盐也很美味,比如蒸红薯、蒸南瓜或者生西红柿。点外卖或者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添加糖摄入过多,将增加多种慢性病风险“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包括让肝脏变胖、诱发头痛、增加血管压力、导致糖尿病、诱发心脏病等,饮食中的糖是产生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刘丹茹介绍,摄入添加糖还会增加总能量摄入,可能降低其他营养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各类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添加糖是指人工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多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刘丹茹表示,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如喝果汁应该喝鲜榨汁,不要额外添加糖。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对于其他人群,也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中含糖较多,每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添加糖7克。“为达到相应的口味,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刘丹茹提醒,除了这些,一些粉糊类的食物为了提升口感,也会加入不少糖,比如市面上常见的黑芝麻糊、核桃粉、红豆薏仁粉、莲子百合藕粉等。同时,家庭烹饪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减少味蕾对甜味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zn/3878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