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龙山文化,做拓染学陶艺,快来齐鲁晚报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龙山文化传统非遗研学营,让孩子们探秘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还有城子崖遗址内发现的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黑陶文化”。

在这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龙山文化,学习传统非遗文化,动手体验拓染学做陶艺,一起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领略非遗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

前往途中,研学导师会向同学们介绍今天研学的活动内容,同学们一起朗读出行礼仪,导师还将向同学们提出关于龙山文化的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研学。

龙山文化博物馆是山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史前文化博物馆。首先,馆长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参观城子崖遗址,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下面覆盖的就是城子崖遗址,占地约20万平方米。大家走过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馆长告诉大家,年吴金鼎先生发现黑陶文化,发掘完后回填,是保护遗址最有效的方式。

龙山文化研学营

龙山文化研学营

接下来,同学们将来到史前工场,参与考古发掘体验项目,俗称探宝。手拿一把洛阳铲,或用单棍,或用集束棍,同学们蹲下身来认真挖掘宝藏。据馆长介绍,考古工作者都是根据土的颜色判断文物的年代,考古是一项既辛苦又有趣的工作。不一会儿,陶片、瓷片、瓦片、动物牙齿……会接二连三的出土了,此环节同学们将感到十分刺激,体验到考古勘探的神奇。

采一株鲜花,做一幅植物拓染,来一次美的洗礼。

大家走进花海,亲手采下一株美丽的鲜花,带回案上做一幅植物拓染。同学们卖力地用小锤击打着花瓣和枝叶,白色的棉布上渐渐染上了鲜艳的颜色,美丽的拓染图便诞生了。

我们的研学导师会给孩子们讲解,最早人们是用两块石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用木生火。

同学们手拿一条木棒,底部垫上一块助燃的棉花,在木质底座上钻起火来。

古老的技艺迸发出新的活力,同学们有模有样的搓着木棒。男生拼的是速度和力量,弱小的女生也仿佛吃了大力丸,大家一起磨的热火朝天。空气中不一会儿便弥漫着一股糊味,研学导师会告诉大家,这就算成功了。

磨制石器环节,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把形态各异的石头蘸上水,在砖头上磨成可以用来使用的石刀、石斧、箭头等石器。与钻木取火一样,这个项目让大家体会到古人生存的意义,锻炼了在绝境中的生存能力。

午饭过后,同学们将来到黑陶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体验制作黑陶陶艺。在研学导师的讲述下,同学们知道黑陶有彩绘、掐丝镶嵌、镂空等十种工艺,其中,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在同学们期待已久的黑陶制作环节,研学导师将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份陶泥,同学们在机器上体验快轮制陶。机器快速地旋转着,同学们将手中的泥巴塑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有的同学塑成了一个杯子,有的同学塑成了一个碗,还有的同学塑成了一个壶。研学导师会告诉大家,陶艺不仅需要大胆的创意,还需要考验同学们的耐心和静心。

随后,同学们将来到龙山博物馆,在馆长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博物馆知识。博物馆的地面形状呈一只平铺的鸟形,内设有西河小荆山遗址、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龙山文明、重大考古发现等多个展厅,陈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还模拟了古人建房、堆筑城墙等情景。

回程途中,研学导师为大家做总结,之所以龙山文化研学的主题是“礼出东方寻根济南”,是因为礼最早指祭祀,中华文明非常重视祭祀,礼最早是由东方开始建立的,古时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黄河流域一带的古人逐黄河水而居,平陵城段的黄河水淤塞后改道到济南,所以济南真正的根在平陵城。

注:以上参观环节及参观顺序由齐鲁未来星研学游组织方视具体情况制定或调整。

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呢?

那一定要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jj/3872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