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小车上襻齐鲁晚报网

小车上襻文/牟民说起独轮小推车来,四五十岁的人会记忆犹新。往前里说,独轮车全是木头制作。独轮车的结构很简单,整辆车都是用长短粗细不一的木板条制成,车身长四尺许,宽近三尺,中间按一直径约三尺的车轮,轮子上半部高出车身,以增其平稳性。车的前面是用木头做成羊角形的菱角。左右两个车把之下各安一根支架,以便装卸货物或者中途停歇。推车时要将系于车把的襻带套在颈肩后,双手执把,平衡车身,手、腰、背得巧妙地配合,用力向前。一车可推四五百斤。推着木头车,又沉又不灵活,得有大力气。别小看这笨拙的独轮车,淮海战役中的支前大军就是推着这样的独轮车,支援前线的,用陈毅元帅的话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后来有了橡胶带,把它镶到铁圈上,打足了气,推起来有弹力,轻松。车子两边绑上两个柳条编的粪筐,使用一把大铁锨,将猪圈粪铲到粪筐里面。粪筐满了,腰一弯,把车襻往脖子上一套,双手把住两个车把子,腰一直,四五百斤的农粪在两手掌握之中。这小推车是农村的重要工具,粮、草、泥、粪全靠它运送。当时推小车的都是年轻力壮称为十分的整劳力。他们都是干最重农活的生力军,所到之处,一派生机。一个生产队十几辆小车,夏季麦收,小推车两边装满麦个子,似推着两座山,排起来如同流动的山谷;送粪时,排起队来,你追我赶,口号阵阵,热火朝天。我两个舅舅下学后在小车队里,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一直推了二十多年小车,推到腿疼腰酸就转为干扶犁犋等轻活了。两个舅舅个高,腿长,大舅为小车队队长,推一车农粪,迈开长腿,爬坡拱地,嗖嗖的,不用几个来回,会甩下他人,再几个来回,便会套他人圈了。他们只穿个背心,阳光下胳臂上的汗水闪亮,铁锨唰唰地往车筐里铲粪,满了,弯腰,把车襻套肩,不忘来一句:哈哈,小车上襻,给个县官也不干。在舅舅小车队的带领下,生产队每年收种及时,粮食大丰收,小车队功不可没。十八岁那年春天,我从联办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开始了我四年的小车队经历。当时小车队共有十人,最大的是三十岁的小舅,最小的便是我了。春耕出的土地暄腾,一脚踩下去如棉花,你能感觉出那土地的劲道儿,推着两车筐粪,自然会陷进泥里,得靠力气拱出去。我腰带一煞,车襻上肩,迈开大步跟上去,第一次上阵我可不能掉架子。小车队形成了一条规矩,轮流拱车辙。第一个人要把粪送到地头,压出一道车辙,后面的人随着就轻松了。轮到我第一次拱车辙,双手紧握车把便往前冲,车襻勒紧肩膀,腰随着把全身力气用上,双腿迈开,顶着沉重的压力,强迫车轮向前向前。没想到平日里不起眼的泥土,粘住车轮不让走。我忽然松了一口气,再次鼓起劲儿往前冲。可腰腿酸了,身子晃悠了,车轮转了不到半圈不动了。我狼狈地推着小车反复往前拱,拱了半天,车轮僵硬地死了,半天挪动不了一步,我第一次服输了。此刻后面的小舅放下车子,赶过来,手抓车头往前拉,帮我一口气拱到了地头。小舅对我说,你力气够了,可不会使,进了地要像一头猪,把力气用在丹田上,憋住一口气拱过去,书本上叫什么来——一鼓——哟,忘了!叫——我赶快说,一鼓作气。对,一鼓作气,人活一口气。干活儿就要有气有力,有力没气,力没根底。一个男人,力重要,气更高贵。好好琢磨琢磨,哈,外甥!我第一次懂得了气的重要性。我要练气,成为一个能把小车推上任何地方的高手,推出我亮丽的青春。我的小车,吞吐过无数农家粪、地瓜、花生、高粱秸……还有一麻袋一麻袋送往粮管所的金黄麦子。看看磨光的车把,掉毛的车襻,换过多次的车轮胎,被汗水浸润的车架子,小推车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多年后,我梦里多次摸到我的独轮车。每年春节回家,我总要跟舅舅说起推小车的事儿,小舅弓着腰说,你推了四年,我们在大集体推了二十多年啊,硬是推弯了腰。看着日渐苍老的舅舅,再也推不动小车了,他们把最好的年华给了小车队,历史该记住他们的功劳。作者简介:牟民,山东栖霞,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栖霞作协散会学会理事,《胶东散文年选》编委。小说曾在《小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朔风》《时代文学》《胶东文学》《青海湖》《山东青年报》等发过十几篇。散文在市级省级刊物上发过三百多篇,曾获过县市级七次小奖,偶有诗歌发表,出版散文集《杏坛笔记》。年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胶东在线文学基层访谈人物推出了基层散文作家牟民的访谈。壹点号胶东散文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uwanbaoa.com/qlwbzn/3877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